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大宗师(节选)

彼正正者①,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长春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②;枝于手者,之则啼③。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子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⑤。故意仁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⑥。

[注释]

①正正:至正。

②决:离析。

③(hé):啮断。

④蒿目:目乱也。

⑤决,溃也,如水之决堤而出。情,实。饕(tāo),贪也。

⑥嚣嚣,犹欢聒也,即喧嚷。

[译文]

所谓至正,就是不失去性命的常理。因此足上两指并合不能算是骈,手上多出一指不能算是枝。长的东西不能算有余,短的东西不能算不足。因此小鸭子的脚胫虽短,给接上一段,它就会愁苦;鹤的脚胫虽长,给它截断一部分它就会悲伤。因此本性长的东西不能将之截断,本性短的东西,不能给它接续一段,这是因为只有这样,事物才会没有忧愁。仁义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那些行仁义之人真是太多忧愁了。而且足上两指相连,将它们分开,人就会哭泣;手上多出一指,将它咬断,人也会啼哭,这二者在数量上,一个不足(足只有四指),一个有余(手有六指),但是忧悉起来,是一样的。现今世上行仁义之人,目光迷乱,为世患忧虑,不行仁义之人,拼其性命贪图富贵。因此仁义难道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吗?然而,夏商周三代以来,行仁义与不行仁义之人,都远离了仁义的真性,至使天下如此喧嚣竞逐,毫无仁义可言了。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①;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②;屈折礼乐,俞仁义③,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④,约束不以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以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⑤!使天下惑也!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注释]

①钩,曲。绳,直。规,圆。矩,方。皆木工所用之器具。

②约,束缚。固,牢。侵,伤。得,真智。

③俞(xū yú),愉悦。

④离,依。

⑤连连,犹接续也。

[译文]

物体依赖钩绳规矩而后曲直方圆,这是减削毁损了它的天性;物体靠用绳子捆缚,用胶漆粘附才牢固,这是侵伤它的自然之德。周旋于礼乐之间,愉悦于仁义道德的施行之中,靠礼乐仁义来安慰天下人心,这是丧失了真常自然之性。天下有真常自然之性,也就是,曲者不待钩而自曲,直者不待绳而自直。圆者不待规而自圆,方者不待矩而自方。使物亲附而不用胶漆,使物牢固而不用绳索。因此天下万物自然而生,皆不知所以生,泯然自得,而不自觉有得,因此,天下万物始终如一,古今不二,法无亏损,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因此又何顺怀挟仁义,滞于名教,束缚既似缄绳,执固又如胶漆,心心相续,连连不断,而遨游道德之乡呢?若这样,只能惑乱天下人心而已。若指南为北,其迷尚小,滞迹丧真,为惑更大。为何知道是这样呢?自虞舜以来,淳风渐散,故以仁义礼乐安慰天下人心,使天下百姓荒迷奔走,丧于性命,逐于仁义礼乐,这难道不就是仁义礼乐改变了人的真淳的本性吗?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①;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读书②;问奚事,则博塞以游③。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④。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注释]

①殉,杀身从之。

②,简。书。古代书写刻在竹简上的。

③博塞:一种游戏。掷骰子之类。

④伯夷:商人。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盗跖:徒卒九千,常为巨盗。本名跖,故称盗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