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大宗师(节选)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①。”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和②,大盗乃止;玉毁珠,小盗不起③;焚符破玺,而民朴鄙④;掊斗折衡,而民不争⑤;殚残天下之圣法⑥,而民始可与议论;擢乱六律,铄绝竽瑟⑦,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⑧;灭文章,散五采⑨,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⑩;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之指B11#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乱天下者也B12#法之所无用也B13!*

[注释]

①国之利器,指圣人治理国家的法制。

②绝,断绝。知,同智。

③,同掷(zhí),抛弃。

④朴鄙,朴实,鄙陋无知。道家向往原始社会,主张淳朴,厌恶技巧,因此庄子认为朴鄙是一种好风气。

⑤掊(póu),打破。

⑥殚(dān),竭尽。残,毁坏。

⑦擢,使……搅动。铄绝,销毁。

⑧瞽旷,即师旷,春秋晋平公时著名的乐师,因称师旷。又因他是盲人,故又称瞽旷。相传他最会审音辨律。含,保藏,保全。聪,耳力。

⑨文章,古代青色和赤色相配合叫做“文”,以赤色和白色相配合叫做“章”。文章,这里泛指文采。散五采,使五色各自分离,不相配合。

⑩胶,粘住。离朱,一名离娄,相传是古代眼力最好的人。明,眼力。

B119常定曲线的工具。绳,定直线的工具。规,定圆形的工具。矩,定方形的工具。(lì),折断。工(chuí),人名,相传是尧时的巧匠。

B12!敖酝狻本洌外立其德,把自己的德行表现在表面上,即夸耀自己。(yuè),炫耀。乱,即迷惑或迷乱。

B13!胺ㄖ”句,这是说圣智之法之所以没有用的道理。

[译文]

因此说:“鱼脱离了深渊,就要为人所获,治理国家的法律公布出来,就要被大盗利用。圣人制订的治理天下的法制,是治理天下的利器,不能拿来向天下人宣示。弃绝圣人圣智,大盗就会停止作恶;毁弃珠玉宝贝,小盗就不会蜂起而盗之;焚掉立信之符,打破立信之玺,老百姓就会变得朴实无知;打破斗斛和秤,老百姓就不再争利;把圣人制订的法制,全部毁灭,才可与百姓商谈国家大事。扰乱六律,销毁一切乐器,堵塞师旷的耳朵,天下人就能保全各自的耳力;消灭文采,使五色各自分离,不相配合,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就能保全各自的眼力;毁弃规矩钩绳,折断工的指头,天下人就具有了各自的灵巧。因此说:最高的灵巧就如同笨拙一样。削除曾参之考与史之忠,封闭善辨的杨朱、墨子之口,排除仁义,天下人的道德就会混同为一。天下人保全各自的眼力,则天下就不会迷乱;天下人保全各自的耳力,则天下就不会像聋子一样;天下人保全各自的智慧,则天下就不会疑惑了;天下人保全各自的道德,则天下就不会邪僻了。像曾参、史、杨朱、墨子、师旷、工、离朱,都是把自己的德行表现在表面上,夸耀自己以使天下迷乱,这就是圣智之法之所以没有用的原因。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佰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我、伏牺氏、神农氏①,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②。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③,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④,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注释]

①自容成氏至神农氏凡十二氏,都是传说中远古时期的氏族首领。

②结绳,上古时期,无书籍契据,皆刻木为契,结绳表信,上下和平,人心淳朴。

③止分故甘,去华故美,混同故乐,恬淡故安居也。

④赢,裹也。趣,赴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