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7)

将士们知道形势严峻,于是个个都在战场上奋勇争先,先后打下了牛渚和采石,控制了沿江一带,暂时解除了危机。

有了粮食,将士们逐渐懈怠起来,他们想到朱元璋不会长留此地,就都以为会把这些粮食运回和州,留待以后慢慢享用。

徐达看到将士们精神如此涣散,为军中的士气担心,他对朱元璋说:“将士们一心想回和州,无心打仗了,这该如何是好呢?”朱元璋更加焦虑,他说:“我们志在一统天下,如果不整顿军心,培养将士们的耐战作风,又怎能做到呢?将士们目光短浅,我们应该激发起他们的斗志来。”

于是,朱元璋把心一横,命令把所有船的船缆砍断,把船推入长江,任其漂流而去。朱元璋随后又召集将士们说:“我已命人把船推入江中,没有了船,我们谁也回不了和州了。我这样做,就是要斩断退路,希望大家一心作战。前面就是太平府,只要占领了太平府,就完成了我们统一天下大业的一大步。希望大家继续奋勇杀敌,等我们完成大业,大家尽可以安享太平啊。”

全军将士为了摆脱绝境,只得勇猛作战,不久就攻下了太平府,一举占领了它。

人有时就是需要难为一下自己,不要奢望事情能够一帆风顺。在特殊时期,尝试一下自断退路的困境,不仅没有多大的伤害,而且往往有更大的收获。

刘锜死守顺昌城

宋高宗时,金兵南侵,大将刘锜带兵死守顺昌城。

面对金兵的强大攻势,有的将领心中害怕,便向刘锜建议说:“敌强我弱,不应该以死相拼啊。现在如果我们及时后退,那么我们的精锐部队还能保住。”刘锜听了之后十分愤怒,他说:“朝廷养兵千日,就是为了在此时打击敌人,如果国家不保,精兵强将又有什么用呢?我决心誓死抗战,谁再敢提出撤退的主张,一定不能轻饶!”

刘锜下了死守的命令,有的将士还是有逃跑的打算。于是刘锜的部将许清进言说:“你的命令现在没有人敢违抗,可到了激战的时候,就不好说了。我建议把江上的船凿沉,这样人们无法逃跑,也就死心塌地地作战了。”

刘锜于是把船凿沉,让此事众人皆知。他还把自己的家人安置在佛寺中,以示誓死杀敌的决心。看到刘锜这样安排,城里的人和所有的将士都没有逃跑的念头了。一时间,将士们也都像刘锜一样,一心只想作战杀敌了。

这样,在后来的交战中,金兵在顺昌城下死伤无数,始终也无法攻克它,只好狼狈逃窜。

当代镜鉴:磨难教育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们劳苦吗?忠于他,能不对他进行劝告吗?”蔡元培也认为疼爱孩子不应仅限于物质上的爱护,而是应该让他们劳动,以此让他们知道人生的困苦艰难,应该让他们自己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不是家长越俎代庖,剥夺孩子的成长权利。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犹太民族之所以伟大,与他们的早期教育有极大的关系。以犹太人对孩子的苦难教育为例,世界上多数民族都将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就说:“将黑暗作为开头,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而将光明作为开头,最后则是黑暗。”犹太人以此教育孩子的吃苦精神。

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犹太人更懂得去承受生活的苦难,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苦难是一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爱孩子,就要让他懂得生活中的辛劳和苦难。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茁壮成长。

《周易·屯卦》中有,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当好事来的时候,都有困难,不经过困难而成功的,绝对不是好事,轻易得到的,很快就会失去,也就是说,真正成功的事业,没有不经过困难的。

仁人先哲们都告诉我们,吃苦贵在先,这是人生的一种本钱、一份财富。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出来的人,往往有担大任的能力,有成大业的本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鼓励孩子吃苦,培养孩子自立于世的能力,已成为世界性的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途径。日本的中小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孤岛学校”或“森林学校”活动,让孩子们在既无电源又无淡水的荒凉小岛上,扎营搭篷,寻找水源,捡拾柴草,采集野果、野味,然后自己生火烧饭。让孩子“吃苦”,这是日本重视对下一代进行精神教育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