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7)

第六章 智者易事:从适者生存到智者生存

古代先贤认为,治国必须依赖知识和智慧,即使国君也要对治国人才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信赖。因为,智慧的人总是更容易把事情做好,而现在的社会也逐渐从适者生存的时代转变为智者生存的时代。要做到“智者易事”首先要自强不息,唯有时时勤勉之人方能成大器。从古代先贤到现代,人们之所以崇尚智慧,其根本原因就是智慧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君子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 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国学链接:《周易》的价值意义

国学教育学者乾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卜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周人进行了改良,建立起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完成了《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经”的部分。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周易》已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神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都会说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也已成为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诸子之言:

胡寅曰:“夫子称颜回不改其乐,冉求闻之,故有是言。然使求说夫子之道,诚如口之说刍豢,则必将尽力以求之,何患力之不足哉?画而不进,则日退而已矣,此冉求之所以局于艺也。”(译:孔子说颜回非常喜爱学习,冉求听了于是说自己天资笨拙,对孔子所教授的学问很难学习,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冉求没有明白,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就不必惧怕天资不足。)

《墨子·修身》中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也是在告诉我们,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成果。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是否能够有所成就,关键在于努力的多少,而不在于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