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7)

延伸思辨:放飞自己

旺盛的探求欲和积极的进取心,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自甘平庸,安于现状的任何念想,都是危险的,都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

成就人生的秘诀就在于屡败屡战,愈挫愈勇。遍观历史上所有成就事业的伟人,几乎无不经历过艰难困苦,在逆境中拼搏奋斗,最终才成就一番伟业,为人所敬仰。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凡事都需要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相当的代价。

实际上,我们往往不是被遇到的困难所击败,也不是被所谓的命运所限制,而是被自己的懦弱击败,往往是还没有开始真正的战斗,就已经缴械,自己退出场去了。其实,挫折是成就事业、塑造人生的真正动力。如果没有挫折,成功也将失去深刻的意义,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而失去很多的魅力。安于现状,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丧失自信,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惰性,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障碍。为了人生的灿烂多姿,我们应当有破壁奋飞的勇气,勇敢无畏地去创立自己丰硕的人生。

精彩典故: 自强不息的曾国藩

很多失败者都认为,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人帮助他们。但有骨气、具有成功潜质的人却不会推托,他们不哀叹怨尤,他们能忍耐一切痛苦和挫折,自立自强,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曾国藩就是这样做的。

曾国藩博览群书、熟读古代典籍,他认为,经过困难的磨炼,能够承受压力,承受打击,是成大事者必备的条件之一。一般而言,每个人都具有承受压力和困难的潜力,但能否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乃是识别一个人能否胜任做大事的标准之一。曾国藩晚年回忆说:“平生受尽屈辱和谩骂,但矢志不移。”

曾国藩少年时有吸烟和晚起的毛病,到了中年,曾国藩认识到这种毛病的危害,下定决心改掉。但是由于养成了习惯,这些毛病都很顽固,所以很难改掉。曾国藩把这些毛病当做要克服的对象,决心不彻底征服它们就绝不罢休。最终,他还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了这两个毛病。

曾国藩在军队养成了固定的生活习惯,每天必写日记,读几页书,下一局围棋,终生如此。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区区小事,无关大体。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克制有节,行之有恒,其实是养成良好的人生品格的第一大事。正是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修为的功力。 祖逖收复失地

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统治极其腐败,致使国力渐趋衰弱。北方匈奴乘机入侵,消灭了晋军主力,攻陷了晋都洛阳,俘虏了晋愍帝。

晋愍帝先被匈奴百般羞辱,最后又为匈奴所杀。在匈奴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

其时,一位名叫祖逖的爱国志士,发誓要收复失地,拯救苦难百姓。他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每日凌晨鸡鸣之时,两人就起床练剑。在皎洁的月光下,两位热血青年身姿矫健、比翼对舞,直到皓月西沉、东方发白才收剑回屋。多年来他们坚持“闻鸡起舞”,无论酷暑严冬、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就这样,他们练就了高强的武艺,磨砺了坚强的意志。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晋元帝。东晋朝廷苟安于江南一隅,并没有收复失地的意图。祖逖为此十分焦虑,于是去建康求见司马睿,要求领兵北伐,收复中原。

司马睿没有办法拒绝祖逖的要求,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却不给他一兵一卒,只拨给他1000人的粮食和3000匹布,要他自己招兵买马,建立军队。

虽然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可祖逖并没有放弃北伐的决心。他带领几百名志愿北伐的壮士,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敲着船桨,大声地发誓:“北伐如不成功,我祖逖绝不再踏入这条大江。”随行的人听了祖逖的豪言壮语,一个个热血沸腾。

过江以后,祖逖一边召集人马,打造兵器,一边与敌人作战。中原的老百姓给他们送来了粮草。军民同心协力,浴血奋战,很快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当代镜鉴:努力、坚持,才能成为强者

凡事只有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遇到困难用毅力去坚持,唯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孔子的弟子冉求对孔子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多是因为半途而废。”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缺乏行动力,缺乏努力的精神,所以他们往往还没做,就被困难吓倒了。这样的人是懦弱的,是难以有什么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