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7)

有一次,光武帝在后宫宴请宋弘。宴席的座位旁放着一排新制作的樟木屏风,上面精雕细刻,彩绘着众多美女像,有嫦娥奔月、西施浣纱、昭君出塞等,那美女虽是画像,却个个神采飞扬、姿态妩媚。光武帝一面与宋弘饮酒,一面交谈,还时不时地扭过头去看两眼屏风上的美女。宋弘见此情形,心里有些不自在,便对光武帝说:“孔夫子说他从来没见过好德如好色者,陛下,您意下如何呢?”光武帝听罢,心里很惭愧。过后,便让人撤去了屏风。宋弘得知此事,连忙晋见光武帝,称赞道:“陛下从善如流,德业日新,真乃国家万民之福呀!”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死了丈夫,正在寡居。光武帝见姐姐生活寂寞,郁郁寡欢,对她十分同情,于是想为她物色一位好夫君。而在与姐姐的闲谈中,光武帝了解到姐姐的心意,得知她对宋弘印象极佳。

几天后,光武帝又在后宫宴请宋弘,同时请姐姐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宋弘进宫参见光武帝后,依君臣之礼坐下,又像往常那样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光武帝知道宋弘已有了妻室,就佯装喝醉说:“宋爱卿,俗话说,地位高了另交有权势的朋友,钱财多了另讨漂亮的妻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宋弘知道湖阳公主新寡,闻听此言,马上明白了光武帝的用意。宋弘神情庄重地答道:“臣却认为,‘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陛下,我想这才是高尚的人应具有的品格。”

光武帝听到这里,更加了解宋弘的为人。知道他是以德为重,决不肯另娶别人了。湖阳公主听了宋弘的这一番话,也早已知趣地走开了。

当代镜鉴: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素位而行,不尤不怨”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考虑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不要妄自菲薄或好高骛远,也不要怨天尤人。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

如果一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衡量自己的所得,并知道满足,那他就会更容易感受快乐。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把自己绑在了欲望之上。他们看不见自己已经得到的,总是看着别人,羡慕别人,希望和别人拥有的一样多,甚至更多。但是,很多他们所期望得到的,并不是自己能力能够实现的,或者说,是他们凭自己的能力暂时还实现不了的。于是,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不但享受不到已有成绩和满足的快乐,反而深陷没得到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老子在《道德经》上告诉我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就是,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大的罪过了,也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祸患了;而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快乐的。

从自身的能力和现实情况出发,我们已经得到的跟我们应该得到的一切,可以说是成正比的。如果抱着知足的心态来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那我们就会为此而感到欣喜;相反,如果用不知足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那很容易就会感到沮丧,这时就难免会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甚至是人生。

叔本华曾告诫世人:“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什么。”这常常是一个人情绪失调、丢掉快乐和幸福感的重要原因。知道满足,本身就是一种很大、很实在的幸福。只要抛却欲望的诱惑,让烦躁的心平静下来,以知足的心态看待这一切,快乐就会油然而生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追求着更多,而事实上,我们其实已经拥有了很多。只是因为不知足,人们才忽略了已经拥有的一切。正如一位哲人告诉我们的:“不为自己没有的悲伤而活,要为自己拥有的欢喜而活。”的确,如果一个人始终没有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感,那么他必然会常常处于烦恼和痛苦中,那些他所拥有的一切反而也会成为他不快乐的原因所在。

《中庸》上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可见知足常乐正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在《中庸》上,接着写道:“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由此可知,能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才是真正的知足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