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三

  孔文举年十岁①,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有盛名③,为司隶校尉④。诣门者⑤,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⑦。”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⑧?”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⑨,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⑩。”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⑾,人以其语语之⑿。韪曰:“小时了了⒀,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⒁。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鲁(今山东曲阜)人。献帝时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恃才负气,被曹操所杀。建安七子之一,有《孔北海集》。

  ②父:孔融父名宙,曾为泰山都尉。

  洛:洛阳,东汉都城。

  ③李元礼:李膺。

  ④司隶校尉:官名,督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治洛阳。

  ⑤诣:到。

  ⑥俊才清称:杰出之士有高雅的名望者。

  中表亲戚:泛指内外亲戚。

  通:通报。

  ⑦李府君:指李膺。

  ⑧仆:谦称自己。

  ⑨先君仲尼:祖先仲尼。仲尼,孔子。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故称。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师资之尊: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⑩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

  通好:通家之好,指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

  ⑾太中大夫:官名,主管议论政事。

  陈韪(wěi尾):曾任太中大夫。

  ⑿以其语语(yù遇)之:把孔融的话告诉陈韪。后面的“语”作动词用,告诉。

  ⒀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

  ⒁踧踖(cùjí促及):局促不安的样子。

  【评析】

  孔融不过十岁,就能从容登堂,而且当陈韪出言不逊时,他又机智回击,弄得陈韪狼狈不堪。有关“小时了了”的对答流传千古,成为典故。

  四

  孔文举有二子①,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

  【评析】

  子女在父母面前需要行礼,所以孔融的两个儿子偷酒喝时,大儿子说:“为什么不先向父亲行礼就喝酒?”小儿子的回答则有趣:“既然是偷,那还要行什么礼!”

  五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⑤,二儿可得全不⑥?”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⑦。

  【注释】

  ①收:逮捕,拘禁。

  ②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琢钉戏:古时一种儿童游戏。画地为界,琢钉其中,先以小钉琢地,名曰签,以签之所在为主。出界者负,彼此不中者负,中而触所主签亦负。

  ④了:完全。

  遽(jù据):惊慌。

  ⑤冀:希望。

  止:仅,只。

  ⑥全:保全。

  不:通“否”。

  ⑦寻:不久。

  【评析】

  孔融讥讽曹操戒酒,批评曹丕娶袁熙妻甄氏,并称父之于子为情欲所发,子之于母如寄物瓶中等等,得罪曹操,为其所杀。这则记载称赞孔融的两个儿子有超乎常人的镇定与见识,有悖常态,属于夸大的传闻。

  八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②。衡扬枹为《渔阳掺木过》③,渊渊有金石声④,四座为之改容⑤。孔融曰⑥:“祢衡罪同胥靡⑦,不能发明王之梦⑧。”魏武惭而赦之⑨。

  【注释】

  ①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平原(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因得罪曹操,被送至刘表处,后又至黄祖处,为其所杀。

  魏武: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谯(今安徽毫县)人。献帝时位至丞相、大将军、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帝。

  ②正月半:正月十五日。③桴(fú浮):鼓槌。

  《渔阳》:鼓曲名。

  掺木过(cànzhuā灿抓):一种击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