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877 标题:初中组剩下的两篇参赛文及高中组剩下的两篇参赛文的评点[负重的生命]

负重的生命写于2014-8-5 9:17:26(点击1223次) [ 后退 ]
初中组两篇:

负重的生命(来自 122.194.238.*)于 2014-8-5 8:54:43   
对《你好,旧时光》发表评论
总体感觉,比快乐指数那篇同样的读后感要实在些。但是感想没有他那篇深刻全面一些。其实都各有千秋,你抓住了一个孩子来写而已,也很好。
《你好,旧时光》中对一群孩子成长以及心路历程的描写,其实并没有上升到何种高度,只是在平静地叙述。但是往往是这种低缓的叙述,最能打动人。因为我们都有童年,都有那些回不去的过往,只是倏忽之间,岁月真的就催人老了。慢慢的都是无限的眷恋。
关于成长、关于青春,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旧时光了的美好,美就美在它无法重来的遗憾,美就美在无法重新复制再来一次的时光。所有的小孩儿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自己是站在众人瞩目位置上的那个人。但不幸的是,那样的位置及其有限,没有谁会是永远的主角,我们常常只能作为舞台的背景,甚至是坐在观众席里观看表演的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学会接受,调整自己的心态。由在乎变为不屑,从伤心变成无所谓,这个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们苦短的青春,会有来日方长的一天么?也许有的,可大多数的也许,都是骗人的。这也就是旧时光如此让我们难以释怀的原因。
也许很多人会因为书中的某些片断而落泪。流但是我觉得泪不是代表悲伤啊,是因为太美好了。
不再像盒子一样给你挑语病了。只是大概谈谈读了你的文还有旧时光那本书的感想。
另外还有一个小瑕疵:对原书部分内容的叙述有点散,单句太多,中间穿插了自己的记叙,又是长句,一时难以接受。
综上,判分:9.4分 


负重的生命(来自 122.194.238.*)于 2014-8-5 8:41:02   
对《乡土情结——读《一滴水有多深》有感》发表评论
1、正文第一段,全部来自百度百科“一滴水有多深”词条,原文照抄。
网址:...?fr=aladdin
可以在第一段随意选取两句百度一下,《京华时报》、《包头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原文刊发。
第(一)部分第一段最后一句,以及第二段,“这痕迹就像乡土晚来的炊烟,时而蛰伏进屋后黝黑的山坳,时而恍惚飘向落寂的夜空。”这几句均照抄自《今晚报》05年《痕迹之根》一文第一段。
网址:...
请作者注明引用。
2、第一部分,“灵魂系着痕迹之根”,作者在下面用自己的童年经历、乡土给自己的美好回忆来阐释。但是有没有想过,其实美好的回忆最容易忘记。就像非洲谚语所说,陪你笑的人你会忘记,但是一同哭过的人你永远也不会忘记。乡土如果总是美好的回忆,痕迹总是清晰动人的,那么为什么还会离开乡土中国的文化氛围。乡土中国“灵魂系着痕迹之根”的真正内涵就在于,不论美好还是辛酸,乡土中国都在忠实地记录着,这份记录也构成了我们性格、品质的基础。恰恰是辛酸的记忆,最动人,也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也是乡土中国最为痕迹之根的最重要内涵。
3、第三部分,“乡土中的那些神迹”,是用自己看星星坠落而后发现有人去世的经历来阐释,然后文章中总结道“此后在乡土中生活,诸如此类近乎神说却又真实可寻的事情时有所闻,我不禁于乡土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但是接着引用的原文的论述,却让人难以理解。
“这些乡土神迹都是实实在在的肉身和围绕这肉体三尺空间范围内灵魂所经历过的,它不是飘渺的说教所教导的,也不是怀着世俗功利之心断章取义地拿来为己所用。”
什么是“围绕这肉体三尺空间范围内的灵魂”,没有概念。还好后面说“飘渺的说教”、“怀着世俗功利之心断章取义地拿来为己所用”,这些确实可以和乡土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相对应,可以理解。文章先是很通俗地记叙自己的经历,而后突然引用一大段,也没有对概念进行分析理解,就显得有些突兀、佶屈。
4、“乡土情结”,应当是指对乡土的情感。文章分了三个部分来讲述,看似标题不同,记叙自己的经历也不同,但是最终却都得出一种情感,就是怀恋不舍。
“情结”,原著中已经体现得较为清晰了,不会是只有一种感情就叫“情结”。
5、文末的总结,“作品里所为我们讲述的乡土情结……”,文章的三个部分,都是乡村生活的三个侧面,引用原文的部分也只是体现乡土中国的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并没有分析原书的“情结”所在。接下去就谈原书的“情结”开启了一扇通往乡土中国的大门,岂不是空中楼阁。
6、文章记叙的内容占绝大部分,无法认定为议论文,请作者修改文体。
因为是参赛文,所以看得细致了一点。
综上,判分:9分。



高中组两篇:

负重的生命(来自 112.85.95.*)于 2014-8-5 7:17:36   
对《《彼岸花》——我是南生》发表评论
开始没看懂,后来慢慢懂了,有点倒叙的感觉。其实我最初看到前面脑海里就出现两个字:矫情。好吧,看到后面就觉得其实也还好。心理波动可以再剧烈一点,波动鲜明一点什么的…… 文章没有很直白的写出这感情而是较为朦胧的去写,觉得还不错啦>3<继续加油吧:)
综上,判分:9.3分。

负重的生命(来自 122.194.238.*)于 2014-8-5 7:23:29   
由读《哲思》,关于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故事,然后思考文学,思考小荷众多荷友文风不同,亦将半亩荷塘装点得分外美丽。入口小,感想深。不足之处是虽然我大面积修改过,但是过渡还是有些不自然。因为这篇文我修改比较多,所以不多做评价。
判分:9.3分。

家有宝 很幸福

vx: caloria_kay (备注小荷ID,发纸条我也都有看)

最近在读的作文本 风随年华 卜居
>> 作文论坛-作文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