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32)

另外,我们的体验生活方法也有问题。这个我在《到群众中去落户》那篇文章中也讲过了。我是不同意这种传统的说法——甚么下去体验生活。好象我们和生活有距离,要到生活里去体验一下。这样实际上等于把我们同生活隔离开来。事实上应该是我在这里生活、工作,就在这里战斗,在那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战斗。我们不是到那里去“体验生活”,而是到那里去生活,去战斗!在那里就是那里的一员,不是旁观者。我在这里生活,就在这里战斗,这里就有我的心得;然后写我最感动的东西,写我思想中的东西。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小资产阶级出身,沾染的资产阶级意识很浓厚,因此更需要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中去,又去理解工农兵的思想感情,又去改造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主动的争取下去生活,而不是觉得随处都有生活,浮在上面。不管我们在哪里过日子,我们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那儿的积极分子。不是讲教条,讲空话,而是参加里边去,提供意见。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人,指手划脚的申斥人,这样不是负责精神。你吹一通、讲一通容易,但是人家不一定能照你这样做。

不要使人家非尊敬你不可,大干部下来了,叫人可怕。比如我,我常常要想到这个问题。我到个县上去,这个县的干部如果不理解我时,那他对我会要有些顾虑,要谨慎些,他想:这些作家们,会不会抓住几个缺点,回到上边随便汇报一下,或者写一点讽刺文章,这些事的确使他们头疼咧!他们有顾虑,就会有戒备。我们不管到哪里去,要有警惕,不要让人家怕你,要让人家感到你是可以亲近的人,可以交朋友,可以帮助他的工作,可以出主意的人。我们如果见到不对的地方,也要批评他们,但这个批评是要经过仔细研究和考虑过的,不是随便乱说,我们要把人家看做平等的、完全平等的。当然有些地方也许我们知道得比他们多,看的比他们深一点,那就好好的告诉他们,而不是教训他们。帮助他们也是平等的同志的帮助。这样对我们也是个学习,学习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东西。我常觉得一个知识分子,主要是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老老实实朴朴素素,长期的、艰苦的工作精神。何况我们还有很多缺点。样子不同,说话不同,我们再没有负责的精神,他们就会更看不惯,他就认为你是作客的,跑一趟就走了。我们要让人家看到:我们还有缺点,并且在改变这些缺点。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一个人永远正确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要让人家知道:我是有缺点的,并且在改变着,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老老实实的人,可亲近的人。

我们要体会人家的变化,变化的艰难,我们要颂扬这个变化,而我们也在变化,这样才叫真正打成一片。

最要不得的是:我们跑下去,专找现成的材料,我们决不要有象商人那样的,跑到小市,看哪个可以赚两个钱,哪一个现在时兴,群众要买,挑筋捡瘦的恶劣作风。

我们也不要象官僚一样,象慈善家一样,向人们施舍什么。我们也不要象浮浪子弟,到处炫耀自己,下去时炫耀:我是知识分子,什么都懂,你们是农民,什么都不懂。回来又炫耀:我去了一趟农村,农村现在的问题我知道,你们没有去,你们什么也不懂。来回夸夸其谈,好象他什么问题都懂。

这些做法都是骗人的,吓唬人的。

不要骗人!最好是老老实实他,坦坦白白的,诚诚恳恳的,谦虚谨慎的,热情的(一定要有热情)拿出自己的劳动来。在哪个地方工作,就要把那个地方工作搞好。不要在这里还有什么个人打算,好象干好了,个人还可以拿到什么。创作就不是个人的,创作的结果就是大家的。你做了一个茶壶,这个茶壶就是社会的,不归自己了。

我想,我们的态度应当如此,这样我们的公式化,概念化会少一些。

另外我想讲一点——我很少讲这些。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可是你们问我,要我讲一点,那么稍稍讲一点吧!现在就讲我作品中的人物是怎样来的。

我想一个作家他脑子里总会有几个人物,他并不是看见一个人物就写一个人物,他自己脑子里早就有这些人物,这些人物是他长期生活经验中产生的,也是从他的思想中产生的。每一个作家,他至少有几个他最喜爱的人,最爱去表现他们的人物,这些人物是他多少年生活的积累,而且作家总有他自己的理想,他是要把理想放进他所喜欢的人物里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