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32)

在延安时,我有一个计划:想写一个长篇——写陕北的革命,陕北怎样红起来的。想写那些原是很落后的农民,在革命发展中,怎样成为新的人。我跑到过去闹革命的地方,那里真是些三家村,三家一个村,五家一个村。一个村在山上,一个村在山下,上下起码五里路。我就那样上下跑,大雪天相当冷,我还是跑到这,跑到那。我下去了很长时间,回来后只写了两章,写不下去了。为什么写不下去了呢?那是因为在写这篇东西时,我有一个想法:想用象《三国演义》那样的办法来写。但要那样,就要有很多的事,一件事,又一件事的写下去。而且那些事要使人看到都很有趣味。通过这些一件一件的事,慢慢地把人物突出来,而不是靠作家出来替人物说一大通。我们都记得《三国演义》有多少事啊!他写一个孔明写了多少事!写一个刘备写了多少事!每一件事只写三五行,但是在那件事中,人物是什么样子你都会记得。我想用这种形式写,可是我实在没有那么多事。因此,写了两章,写不下去,搁下来了。这说明我对农村了解还不够深。

对城市我也只是过去的一些印象和知识,并不深入了解很多生活。后来到张家口时,要离开老解放区了,要离开老区的群众了,这时我突然感到我对不住他们,我还没有写出他们,我忽然觉得同他们有分不开的感情,我不愿到新的地方去,而这时那些张三、李四都出来了,都要求我写他们,我才发现我究竟对延安的农民也有点熟悉了,和他们有了感情。在老区住了八九年,到底没有白住,不知不觉的有了些熟人,有些人在脑子中生了根,于是我决心再回到农村去。正好这时党中央的“五四”指示下来了,我便去参加土改工作。三年中只认真的搞了两个村子,就是这两个村子,对我创作上、感情上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石家庄市郊的村子里,我感到收获比什么时候都多,更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真想在这里工作一辈子。后来我只要看到报纸,讲到别的农村事情的时候,我就想到那个村子,想到这个政策到了那个村子,张三会怎样,李四会怎样。我经常想去看看,看看那些熟人,想到很多人都一定更好了,就禁不住欢喜;有时又有些怕到那里去,我怕有些人,那些我曾经用心培养起来的人,万一有了变化,万一他现在落后了呢?

就是这两个村子,使我到北京这么多年不想改“行”,我也想过改“行”,领导上号召写工业建设,而且我觉得写工业建设也很重要。要讲熟悉农村,那很多人比我强。写工业,我虽不太熟悉,但对城市总算还住过许多年。很早以前也到过工厂。但是我终于没有改“行”。

今年春天我到桑干河去,村子里很多人都还认得我。八年了,我变了很多,但是他们还都认识:“你不是那个谁么?”他们不会忘记你,他们记得你比你记得他们还要深。虽然你感到自己没有做什么,可是在他们生活里却起了多大变化!我有这么多朋友,你让我丢下他们再去找新朋友,我感情上有些不愿。虽然我的生活不够深,那里的朋友不算多,可是,就这些人已经使我舍不得离开他们了,因为我和他们一块战斗过,我满意那里,因为在那里我发现了力量。那为什么我不更深入下去呢?这是我现在的情形。我以为我们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是为了找些材料,是不可能进行艺术创作的。

底下讲另一个问题:

有些去体验生活的同志,认为他们所体验的生活本身就是公式化、概念化的,因此无法写不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些同志认为有两个:一个是生活不够深入,另一个是体验生活办法有问题。大家不满意这样解答,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

现在我发表一点意见。

生活里边有没有公式化的地方?我想生活本身是生动的、复杂的、充满了战斗精神,而变化很快,是没有公式化的。但是,现在生活里边的确也有公式化的地方。前两天我听到有人说农村公式化可以,工厂公式化可以,军队公式化可以,只有我们搞创作的,公式化就不行。其实一切的生活里公式化都不行。打仗如果公式化还能打胜仗吗?当然,也许每次战斗之前,都要动员,讲话、开大会,但这哪里是公式化,这只能说是工作的程序。你知道就是在这些会上,每个人的思想活动都是千变万化的,每个人不一样,每一次不一样。但是生活里边也出现公式化,比如在下边的工作干部,有的人由于水平低,不知道深入群众,浮在表面,只知道行政命令的老一套工作方法,又简单,这就难免工作停在表面,遇到我们下去体验生活的人,他本身也是浮在上面,只做一般表面的了解,当然就只能看见一些公式化的工作,而他也以为下面的生活就是这样。他根据这些就来创作,怎么能不概念化?真这样倒好象只属于个人创作的事。但这里常常也会有些可以担忧的情形。我看过我们的影片,我觉得有些影片就使我有些担心。比如我们的影片也讲恋爱,而那些恋爱表现得实在不高明,一写到两个人遇见了,简直无话可谈,他们和社会生活可以全然无关,社会上一切的事都不可能成为他们谈话的资料,只能说:“咱们竞赛吧!”或者送一个笔记本。当他们工作的时候,他们便想起了恋爱,可是爱什么呢?这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型。生活里本来有恋爱,有很好的情致,有崇高的理想,有各种各式离不开生活变化的表现形式,可是我们不知道,看不见,把它写得那样单调、平凡、枯燥。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句,文学艺术的住务,它是教育人民怎样去生活,怎样过有意义的生活,怎样工作,为什么去工作,怎样战斗,在战斗中怎样提高自己,提高一个人的品质,提高他的精神生活。现在我们的人民是在新的生活中,生活变得很快,他们常常需要有范例可模仿,需要军师,需要帮助。于是他们找小人书、连环画、电影、文学书籍,可是在这里我们表现得很公式,只有一些概念,也许有的群众能批判,他就不要我们这些东西,可是也有不能批判的群众,他们就照着办,就依照我们书里面、电影里面所提倡的公式化的生活去生活。这些生活转过头来又供给我们去“体验”生活的人作为材料。我想也许这种担心是不合事实的,希望是不合事实,但我们拿来警惕自己,也会有些好处。我的确以为,我也看到我们生活中有公式化的东西。这些公式化都是我们做工作的人搞的,我们还很满意这些。有,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我们自己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并不想多知道人,多知道社会。我们爱面子,不敢真的深入生活,却又要装得很懂,那就只好用简单的、怎样也打不倒的条文去套一切,而象念咒语似的老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