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六章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争论持续了四年之久,后来美国政府出台了食品法,对此进行严格规范。对产品质量的苛求虽然使霍金士在生意上吃了大亏,但是他的名声也因此家喻户晓,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其产品成了人们最为放心的热门货。良好的信誉使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霍金士一举坐上了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的第一把交椅。

霍金士感慨地说:“我从小没有学过做生意,后来却成了生意人,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农产品因为没有销路而被弃置于田野,感到非常可惜,但是我从一开始经商就不习惯商界的虚假和欺骗行为,支配我的想法是,生意人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霍金士的诚信虽然让他暂时吃了一些亏,但是却促使他的事业取得了更长久更稳健的发展,所以,诚信是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抛弃的经商之道。海尔的张瑞敏说:“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是一流的精品。”让我们恪守这一原则,做到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是“零缺陷”。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曾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向内挂了一块“戒欺”的牌匾。他在跋文中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蜚声于海内外,生意兴隆,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

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只要去买布,就去吴南坡的铺子。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信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时刻摆在第一位,这是同仁堂药店的宗旨,也应该是每个商人的立身之本。

孔子的“忠、信、义”对于商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商原则,作为一个商人,一定要以德为根,以质量为本,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商人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国学链接:孔子为何“述而不作”

从客观情况说,春秋时代学在官府,除国家史官外没有私人著书立说的风气。另外,中国的文字传播萌芽很早,但发展缓慢,春秋时代仍以口头传播为主,文字传播至战国时代才蔚然成风。从主观情况说,孔子志在改造政局和培育弟子,晚年则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整理典籍上,也就是说,孔子从未想到过以文字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诸子之言:

孔子在这里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应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朱熹对这段话注释道:“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程子曰:“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在孔子心目中,道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富贵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孔子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也就是说对于义和利的关系孔子主张“先义后利”、“见利思义”。

延伸思辨:商人言利,天经地义

孔子并不是单纯地强调“义”而否定“利”。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言利,天经地义。宋代学者叶适说:“正宜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初看极好,细看会疏阔。占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意思是说,虚论道义而无功利,于国、于民、于他、于己都是空话一句。商业的本质就是赚钱盈利,一个不会赚钱的商人就不是一个好商人。商人也不是慈善家,所以赔本的买卖商人是不应该做的。

精彩典故:

缎子王义利两全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位以经营绸缎布帛而闻名京畿的王姓商人,人称“缎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