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六章

不宝金玉,而以忠信为宝:信是经商之魂

戴圣《礼记·儒行》有云:“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意思是说,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作为商人,同样应该以“忠信”为经商的法宝,致力于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儒商。俗话说:“小商道做事,中商道做市,大商道做人。”要想使自己的生意做强做大,就必须先做一个有德之人。所谓“德者,得也。”只有以德为根,以质为本,把“忠、信、义”作为经商的原则,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才会财源滚滚,才能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信誉是一笔永远增值的财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国学链接:何谓“圃”

圃:菜地,菜园。引申为种菜。

诸子之言:

孔子的教育是仁德教育、政治教育,是为了传授弟子从政、做官之道或使其成为道德崇高之人,而不是职业教育,教人谋生技艺。樊迟向孔子学稼、学圃,显然背离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樊迟“志向陋”,要向孔子“学稼”,孔子已答“吾不如老农”;继而又问“为圃”,因此孔子在樊迟出去后,对其他学生说:“小人哉!樊须也。”这并非在贬斥樊迟,而是在借机教育眼前的这几个学生。言外之意应当是:像樊迟这样学习的,是在小人之列(“小人”在这里的意思是,习行小道之人)。学小道,就去找传授小道之人。我们要学习的是“仁”、“义”、“信”,是大“道”。要是大道能够推行,那些小道自然就会各司其职,各安其分。

延伸思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孔子鼓励弟子要学习“仁”、“义”、“信”的大“道”,只有“大道”学好了,国家才能治理好,百姓才能从远方赶来归顺。为政是这个道理,经商也是如此。商人如果做到了诚信经商,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品牌,那么客户自然会纷至沓来,生意自然会发展得如日中天。

然而切实履行诚信大道,让信誉永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存一点侥幸心理、一次疏忽,辛苦经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信誉就可能毁于一旦。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信誉的树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犯一次错误就可以让信誉瞬间倒塌。所以,商人们一定要坚守住为商之道,不要在一时的眼前利益与诱惑面前屈服。

精彩典故:

郑板桥点“心”

清代乾隆年间,商人李沙赓在南昌城开了一家点心店,以货真价实而闻名市井,顾客络绎不绝。但当他赚钱后,便以次充好、掺假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导致生意越来越冷清。

有一天,书画名家郑板桥来该店吃饭,李沙赓认出是郑板桥,惊喜万分,便请郑板桥为他的店题字。郑板桥大笔一挥,题写了“李沙赓点心店”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引来了不少人前来观看,但顾客还是少得可怜,原来是“心”字少写了“一点”。

李沙赓再三请求郑板桥补上这“一点”。但是,郑板桥却说:“我写的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现在生意清淡,正是因为‘心’少了‘一点’。”李沙赓悔悟,才知道经营人心、赢得信誉的重要性。从此以后,李沙赓痛改前非,以真心待客,挽回了信誉,生意再次红火起来。

王炽烧草药赢得信誉

晚清时代,官场混乱,商场更是复杂,官商勾结、商匪串通一气。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老实实做生意,十分不容易,把生意做大就更困难了。但是,商人王炽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和压力,他始终坚持诚信的商道,最后,他不仅在商场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把生意越做越红火,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