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五章 仁者无敌:职场纵横的仁性法则

孔子还认为,自己获得的报酬,要和自己的劳动付出相适应,如果别人的贡献大,报酬就应该比自己多,否则,就是不应该的。他说:“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意思是,多少均等,大家都拿一样的报酬,可是别人的功绩成倍于己,君子以此为耻。他认为,“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意思是,君子与其使俸禄高于自己的德行,宁可使自己的德行高于所受的俸禄。他甚至担忧地提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思是,君子担心的是死了以后自己的名誉和贡献不相称。

孔子生活在乱世,对此他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国家有道,政治清明,领薪水;国家无道,政治不清明,领薪水,这就是耻辱。反对发国难之财,中国自孔子后就有这样的传统。

对于不应该得到的俸禄,孔子时时保持着警惕。而且一生都是这样,这才有了千古孔子。获得的报酬,如果和自己的付出相适应,那么该得的,要理直气壮地得,这也是孔子的一个思想。

他的学生原思做了地方官,给他俸米900斗,他认为多了不接受。孔子知道后说:“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意思是,不要这样,可以分给你的邻居和乡亲嘛!该得的则得,多了可以周济他人,不但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也体现了孔子多劳多得的思想。

精彩典故:

斗子文逃富

斗子文是春秋时楚国令尹,勤政廉洁,堪称古今典范。他经常不等天明就穿上朝服,到朝堂去工作,直到傍晚才饿着肚子回家;在家时,他总是穿着极其粗陋简朴的鹿裘。可是成王每次给他增加薪俸,他总是避而不受,直至成王收回成命,停止给他加薪,他才不再回避。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对他说:“人生就是追求财富,可是你总是逃避财富,这是为什么?”斗子文回答说:“从政的人,主要在为民谋福祉。当大多数人处于穷困时,自己却只顾个人发财,这叫苦人民,肥自己,这样下去,他的死期就快到了。我是逃避死亡,不是逃避财富啊!”《国语·楚语》载:昔日斗子文三次当令尹,家中却无一日之积蓄,正是因为体恤人民的缘故。

杜赫自取其辱

斗子文勤政廉洁,国君为他增加俸禄他都坚辞不受,是因为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而战国时楚国的谋士杜赫心中只有自己,妄想无功受禄,结果自取其辱。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杜赫来见国君楚怀王,声言他能出使赵国,说服赵国罢黜刀兵,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为五大夫,派他前往赵国。楚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对楚怀王说:“杜赫可能在耍诈,他只是想要爵位和俸禄,不一定真有能力。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再封他为五大夫也不迟。”

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建议,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自己的诡计没有得逞,楚怀王一方面不事先为自己封爵,另一方面还用兵车送自己出使,很有可能羊入虎口一去不返,于是干脆称病,拒绝出使赵国。杜赫的滑稽嘴脸表露无遗,陈轸便向楚怀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于是楚怀王便狠狠惩罚了杜赫。此事成为一时之笑柄,后人自该引以为戒。

当代镜鉴:先出成绩,再谈待遇

现在有很多职场中人的工作理念是:“拿一分钱,干一分钱的活。”每月发薪水的时候,数一数,好!既然你对我吝啬,我也不会对你用心,于是每天稀里糊涂地应付工作,将一大半的能力“雪藏”起来。老板也会算账,每月盘点员工的业绩,好,你只干这么多,我也就只能给你这么多!

很明显,这是一种恶性循环,那么到底是谁更吃亏呢?当然是你自己。对于在你那里损失的业绩,公司可以从其他员工的勤奋工作中弥补回来,而你损失的薪资又能从哪里得到弥补呢?

因此,与其根据报酬的多少来考虑努力的多少,还不如反过来,通过努力的工作来获取更好的待遇,对此,孔子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换句话说便是:先出成绩,再谈待遇。

孔子的说法听起来有巴结领导、欺负平民的嫌疑,凭什么要员工先付出而不是领导先作出表率?其实孔子的话是符合“交易”规则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易关系。古语说得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意思是说要把自己的才能当成一种商品,卖给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