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一章

这位青年企业家原先以为逃票只是小事一桩,所以没有放在心上,但是,逃票事小,失信事大,就是因为逃票这件小事给他的人生履历抹上了一块大大的信用污点,使得他无法再在法国立足。所以说我们不能在任何小事上对自己放松警惕,要知道一丝一毫关乎节操,只有在小事上做到诚信无欺,才能成就大事。

6.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要守信用,也要懂得变通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从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士呢?”

国学链接:孔子对人的几种划分

孔子依据人道德修养的高低对人做出了以下几类划分:第一类,圣人。孔子认为圣人极为罕见。第二类,仁人。做到孝、悌、谨、信、爱、仁六大方面可以称为“仁人”。第三类,君子。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第四类,中人。“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可谓“中人”。第五类,士。第六类,小人。第七类,斗筲之人。

诸子之言:

孔子把士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属于最后一个层次的,他们虽然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糊里糊涂的偏执狂。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不知道分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地坚持。这是孔子所不提倡的。所以孔子强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之外要做智者,智者就像水一样,遇到山就转弯,遇到坑就把它填满,要随着各种情势的变化作出调整。

在这一点上,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延伸思辨:要诚信也要懂得变通

孔子教育弟子要诚信,但是他担心弟子们死守教条,所以在这里提出“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来提醒弟子们不要死守诚信。《易经·系辞下》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当事物发展到极点、快要穷尽的时候,就必须求变化,变化之后才能够通达,符合实际需要。通权达变是一种智慧,它与诚信并不矛盾,相反,只有把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懂得变通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中不一定要始终死守诚信,有时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它不是欺骗,不是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而适度地说一些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善意的谎言是出于美好的愿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让人找到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理由。所以,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精彩典故:

尾生死守诚信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

有一次,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未回绝,而是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尾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人太过死板,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后来,尾生因为死守诚信、不知变通而丧失了生命,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

尾生在梁地(今陕西韩城南)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