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史诗型家庭小说的颠峰——新版《战争与和平》译序

3、小说第一个完整稿样形成时期(1864-1866)

小说第一部分的情节在1805年7月至9月的彼得堡、莫斯科和童山展开。读者除了从中能了解到当时的政治事件和主要人物之外,这一部分还提供了一幅贵族社会的“风俗画”。描绘19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的境况和上层阶级社会的生活是这部分作品的主要任务。托尔斯泰将这一部分命名为《一八〇五年》,发表在《俄罗斯导报》1865年第1-2期上。

小说的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俄奥联军的军事行动。这部分所描写的战争事件不仅仅是为了叙述主人公的生活和揭示他们的性格提供背景,而是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托尔斯泰是这样解释的——“除了构思这些主人公的性格和行动、构思性格的冲突之外,我还要构思历史”。在这一创作时期,托尔斯泰为了尽量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有关的书籍。这充分体现了托尔斯泰运用历史材料的原则。这一部分发表在《俄罗斯导报》1866年第2-4期上。托尔斯泰将这一部分的标题仍然定为《一八〇五年》,只是多设了一个副标题——《战争》。

接下来,托尔斯泰按照拟定的写作大纲一鼓作气写作剩下的部分,于1866年完成了作品第一个完整的稿样。在这个草稿里很多情节的发展是用粗线条勾画出来的,所以还需留待以后的反复修改。即便是这样,我们在草稿里已经能够看到这部小说的核心不只是贵族的家庭生活,还有和在战争背景下的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个人命运和个人对生命以及历史的思考。此外,托尔斯泰在小说的初稿里不仅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而且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力求解决这些问题。

4、修改和出版时期(1866-1869)

当时,托尔斯泰意识到整个写作过程过于匆忙,所以觉得还没有加工润色到有勇气拿出来出版的程度。因此,从1866年起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的初稿开始着手修改。他反复精工细雕小说的各个部分,并且还补充了许多新的章节。就这样,托尔斯泰为此几乎忙了三年。

托尔斯泰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上。在原先的初稿中,托尔斯泰侧重于表现军事、历史等方面的时候,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变化还不是特别突出。因此,通过反复琢磨,他试图增强人物的心理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以达到丰满人物、凸现人物性格的目的。

此外,原先拟定的作品名称《美妙的结局人人称心如意》并没有使托尔斯泰感到满意。因此,这个书名被他抛弃了。随后产生了一个新的、确定不疑的名字——《战争与和平》。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书名,托尔斯泰也并没有有意想借助这个名称来揭示小说的意义。但是,它却比原来的名字更具涵盖力。我们也更能在这个书名里感受到一种广度和深度,一种力度和气魄。

托尔斯泰也费了很大的精力来进一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历史和哲学观点,来阐明人类的运动是由无数人的任意行为而产生的。他从这个观点出发,反对由少数的英雄人物来决定历史进程的说法,从而确认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是,在修改的过程中,托尔斯泰也渐渐地确认和加深了人民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托尔斯泰为了弄清1812年战争的进程,他亲自前往波罗金诺,清楚地查看了地形,并绘画出了战地的图形。如果比较一下定稿中的波罗金诺战役那壮观的场景和初稿里的同一战役的有关描写的话,很显然后者的描写较之前者显得苍白而单调得多。

几经加工润色之后,1869年托尔斯泰终于完成了对这部小说的修改。并且,在这一年《战争与和平》得以出齐了全书。这部浩瀚的史诗性长篇小说的问世在俄罗斯文坛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评论界好评如潮,将托尔斯泰称之为“文学界真正的雄师”。无疑,《战争与和平》的写作使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 “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

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认为——“传统故事、神话和历史有混合起来并构成百科全书型的集合体的倾向。”[1]虽然在《战争与和平》中没有神话的因素,但真实的历史和虚构的故事一起营造出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历史的推进过程本身就呈现出了社会风貌的全相——俄法战争中敌我势力的变化、俄法士兵和将领们身陷的不同处境、俄国人民面对严酷战争的现实变动和心理上的波动。这正如屠格涅夫所说——在《战争与和平》中可以“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到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这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2]的确,《战争与和平》的光荣正是在于它复活了一个历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