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文化怪杰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

袁简斋指袁枚,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清代诗人。言:“昔方望溪指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家,号望溪。先生有弟子某,年逾商瞿,戚戚然以无子为虑。先生曰,汝能学禽兽,则有子矣。先生素方严,忽作谩语,其人愕然问故。先生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处有人欲而无天理。今人年过四十,便有为祖宗绵血气意,将天理搀入人欲中,不特欲心不炽,难以成胎。而且以人夺天,遂为造物所忌。子不见牛羊犬豕乎,其交也,如养由基之射,一发一中,百发百中,是何故哉?盖禽兽无生子之心,为阴阳之所鼓荡,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遂生乎其所不得不生。”余谓此无关乎天理人欲也,斯即《中庸》所谓“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其为物不贰。”不贰则诚,诚则有功。吾人当求学之时,不可存有国家之念,犹如人欲生子不可存有祖宗之心。董仲舒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余曰:“正其谊不谋其利,则可以生子;明其道不计其功,则可以得真学问。”

为人

《牡丹亭》曲本有艳句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此原本于《大学》“如好好色”之意。余谓今日人心之失真,即于冶游、赌博、嗜欲等事,亦可见一斑。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余曰:“古之嫖者为己,今之嫖者为人。”

公利私利

余随张文襄幕最久,每与论事辄不能见听。一日晤幕僚汪某,谓余曰:“君言皆从是非上著论,故不能耸听。襄帅为人是知利害不知是非,君欲其动听,必从利害上讲,始能入。”后有人将此语传文襄耳,文襄大怒,立召余入,谓余曰:“是何人言余知利害不知是非?如谓余知利害,试问余今日有偌大家事否?所谓利者安在?我所讲究者乃公利,并非私利。私利不可讲,而公利却不可不讲。”余对曰:“当日孔子罕言利,然则孔子亦讲私利乎?”文襄又多方辩难,执定公利私利之分,谓公利断不可不讲。末后余曰:“《大学》言:‘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然则小人为长国家而务财用,岂非亦系言公利乎?”于是文襄默然让茶清代官场习俗,示客人起身告辞之意。,余即退出。今日余闻文襄作古后,竟至囊橐萧然,无以为子孙后辈计。回忆昔年“公利私利”之言,为之怆然者累日。

张文襄尝对客论余曰:“某也知经而不知权。”余谓文襄实不知所谓权者。盖凡所以运行天地间之物,惟理与势耳。《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理之全体也;器者,势之总名也。小人重势不重理,君子重理不重势。小人重势,故常以势灭理。君子重理,而能以理制势。欲以理制势,要必知所以用理。权也者,知所以用理之谓也。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所谓可与适道者,明理也。可与立者,明理之全体而有以自信也。可与权者,知所以用理也。盖天下事非明理之为难,知所以用理之为难。权之为义大矣哉!譬如治水,知土能克水,此理也。然但执此理以治水患,则必徒为堵御之防,如此水愈积愈不可防,一旦决堤而溢,其害尤甚于无防也。此治水者之知经而不知权也。知权者必察其地势之高下,水力之大小,或不与水争地而疏通之;或别开沟渠河道而引导之,随时立制,因地制宜,无拘拘一定成见,此之谓知所以用理也。窃谓用理得其正为权,不得其正为术。若张文襄之所谓权,是乃术也,非权也。何言之?夫理之用谓之德,势之用谓之力。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当甲申一役,清流党诸贤但知德足以胜力,以为中国有此德必可以制胜。于朝廷遂欲以忠信笃敬敌大舰巨炮,而不知忠信笃敬乃无形之物也,大舰巨炮乃有形之物也,以无形之物攻有形之物,而欲以是奏效于疆场也,有是理乎?此知有理而不知用理以制势也。甲申以后,文襄有鉴于此,遂欲舍理而言势。然舍理而言势,则入于小人之道,文襄又患之。于是踌躇满志而得一两全之法,曰:为国则舍理而言势,为人则舍势而言理。故有公利私利之说。吾故曰:“文襄不知权。文襄之所谓权者,乃术也,非权也。”

廉吏不可为

有客问余曰:“张文襄学之不化,于何处见之?”曰:“文襄自甲申后,亟力为国图富强,及其身殁后,债累累不能偿,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又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身本也,国末也。一国之人之身皆穷,而国能富者,未之有也。中国今日不图富强则已,中国欲图富强,则必用袁世凯辈。盖袁世凯辈欲富其国,必先谋富其身,此所谓以身作则。《传》曰:‘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文襄帅天下以富强,而富强未见,天下几成饿殍,此益其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知有国而不知有民也。即此可见其学之不化处。昔阳虎有言:‘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君子既欲行有教之政,又欲务财用图富强,此其见识之不化,又不如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