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四章 以友辅仁:社会交际中达仁之道

殷纣王虽能文能武,但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于是,微子便去劝说纣王,纣王不听,将微子赶出了国都朝歌。箕子又谏,纣王把他关押了起来。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于是上朝强谏三日不去。纣王问他凭的是什么,他说:“凭的就是善行仁义。”纣王大怒,将比干剖心而死。

殷商三仁直言敢谏的勇气,一直为后世津津乐道。但是他们都忽视了规劝的方式方法,不但没有让纣王改过,反倒搭上了自己的未来。

当代镜鉴:规劝朋友还应注意时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有了过失,自应忠言相劝,不宜袖手旁观。首先是“忠告”,据事依理,加以规劝,无所隐匿。其次是“善道”,劝谏的内容、语气,沟通的态度、方法,都须因人、事、情境、场合之异而深虑详考,加意诱导,以点醒梦中之人。但是,有时“忠告善道”,未必为朋友所接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愠不怒,停止劝谏,以免招致嘲讽、辱骂,不但伤害友谊,而且还自取其辱呢!与朋友相处,还是要多留些余地,以免伤了友情。

孔子在实施教育训导时,有一个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一个学生发愤要将问题搞懂而又搞不懂的时候,孔子是不会去启发他的;不到一个学生想表达想法而又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孔子是不会去引导他的。这就是教育、劝导应讲究时机。孔子高超的教学智慧,不能不令后人由衷赞叹。

在选择时机规劝人的问题上,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张先生和他哥哥感情很深,几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有一次,张先生到他大哥那里做客。午睡时,他被一阵很大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原来是他大哥正对着电话破口大骂。张先生仔细一听,明白了,大哥正在通过电话教训他的儿子。他大哥与大嫂由于工作关系分居两地,侄子与大嫂住在一起,当时电视正在转播足球世界杯赛,侄子非常入迷,几乎天天收看到深夜,因此影响到功课。他大哥非常生气,通过电话严厉地教训儿子。张先生看到大哥教训一通后,把电话挂了。过几分钟,心里越想越气,拿起电话拨过去又骂了一阵,挂了;过几分钟,想想还不解气,又拿起电话拨过去骂。如是再三,张先生看不下去了,走过去说:“大哥,你这样教育孩子可不行,你应该自己认真反省一下,其实孩子的过错,都可以从大人身上找到原因。”他大哥听后,非常不高兴地说:“找什么原因,我有什么错,你不要以教训的口气跟我讲话。”结果,张先生和他哥哥不欢而散。

张先生劝说大哥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注意时机。当一个人在盛怒之下,根本不是劝说的时候,再有道理的话在当时也是听不进去的。《了凡四训》有云:“失言失人,当反吾智。”当一个人处于不理智状态的时候,根本不能听进别人的劝说意见,你却硬要去劝,这样所劝的言语等于是废话,此谓“失言”;当一个人态度温和,可以接受别人意见时,你却不抓住时机加予规劝,导致这个人犯了过错,甚至从此堕落,此谓“失人”。我们规劝朋友时,如果“失言失人”,就应当好好地反省自己是否具备劝说人的智慧。

5.至察无友,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

译文: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为人过于精明苛察,就会没有朋友。

国学链接:东方朔其人

东方朔(前161年或162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其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虽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视其为俳优,未曾重用,不得志的东方朔于是便写下了《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篇,以陈志向和抒发自己的不满。

诸子之言:

在孔子提出的有关交友的核心思想中,“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论语·颜渊》中有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曾向孔子求教何为“仁”,孔子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引申到交友的范畴来,意思就是,对别人要有仁爱之心,这样才能交到朋友。

在孔子“仁爱”理论的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仁者爱人”一句被视为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那么怎样做才能算是对别人有“仁爱”之心呢?东方朔“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一句可谓是对孔子“爱人”思想所做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