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四章 以友辅仁:社会交际中达仁之道

当时,两架飞机几乎同时在加拉加斯机场降落。一架来自伦敦,载着巴尔加斯·略萨,另一架来自墨西哥城,它几乎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专机,两位文坛巨匠就这样完成了他们的历史性会面。因为同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帅,他们彼此仰慕、神交已久,所以除了相见恨晚,便是一见如故。巴尔加斯·略萨是作为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奖的获奖者来加拉加斯参加授奖仪式的,而马尔克斯则专程前来捧场。所谓殊途同归,他们几乎手拉着手登上了同一辆汽车。他们不停地交谈,几乎将世界置之度外。马尔克斯称略萨是“世界文学的最后一位游侠骑士”,略萨回称马尔克斯是“美洲的阿马迪斯”;马尔克斯真诚地祝贺略萨荣获“美洲诺贝尔文学奖”,而略萨则盛赞《百年孤独》是“美洲的《圣经》”。此后,他们形影不离地在加拉加斯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4天”,制定了联合探讨拉丁美洲文学的大纲和联合创作一部有关哥伦比亚——秘鲁关系小说。

基于情势,拉美权威报刊及时推出了《拉美文学二人谈》等专题报道,从此两人会面频繁、笔交甚密。于是,全世界所有文学爱好者几乎都知道:他俩都是在外祖母的照看下长大的,青年时代都曾流亡巴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都是古巴革命政府的支持者,现在又有共同的事业。

作为友谊的黄金插曲,略萨邀请马尔克斯顺访秘鲁,后者谓之求之不得。在秘鲁期间,略萨和妻子趁机为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举行了洗礼,马尔克斯自告奋勇,做了孩子的干爹。孩子取名加夫列尔·罗德里戈·贡萨洛,即马尔克斯外加他两个儿子的名字。

但是,正所谓太亲易疏。多年以后,这两位文坛夙将终因不可探究的原因反目成仇、势不两立,以至于1982年瑞典文学院不得不取消把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授予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决定,以免发生其中一人拒绝领奖的尴尬。当然,这只是传说之一。有人说他们之所以闹翻是因为一山难容二虎,有人说他们在文学观上发生了分歧或者他们原本就不是同路人。更有甚者说略萨怀疑马尔克斯看上了他的妻子。这听起来荒唐,但绝非完全没有可能。后来,没有人能再把他们撮合在一起。

文学大师尚且如此,普通人更应该注意,朋友之间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异性朋友自然不必说,距离太近了容易使友情走偏,其实,同性朋友也应该防止过分的亲近。比如,随便插手朋友的私事并且乱出主意,想方设法打探朋友的隐私,随便翻看或动用朋友的私人物品,对朋友的妻子缺乏分寸感等等,都是没有把握好距离的表现。

拿破仑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朋友之所以不能永久,是因为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尽,没有给友谊留下必要的生长空间。

一对朋友就像两条铁轨,平行才能走远。面对朋友,心扉完全敞开,容易将彼此陷入困境。将内心的隐秘昭示于恶人,会成为他手上的把柄,昭示于善人,会成为他精神上的负担,因为他要为你恪尽守口如瓶的责任。所以,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会自找麻烦,也不会让朋友为难。

与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则彼此的心灵就可以自由呼吸。一旦距离没了,氧气也就没有了,心灵就要窒息。

4.规劝朋友,不可则止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译文: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有技巧地劝告他,如果他不听,就应该停止,不要自找侮辱了。”

国学链接:子贡其人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端木赐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时追封其为“黎侯”;宋时加封为“黎公“,明嘉靖时改称“先贤端木子”。

诸子之言:

这里孔子讲“忠告而善道之”,是说你在规劝朋友时,要娓娓道来,不一定要苦口婆心地说,这就是“善道之”。如果这样还说不通,就要适可而止了,不要等到人家不耐烦而自取其辱。因为有些朋友虽有不对的地方,却偏偏不善于听别人的建议。这样一来,你劝告的次数过多,他反而会与你慢慢地疏远,甚至你们会变成冤家。

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增广贤文》中也有相关记载:“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都可以理解成规劝朋友时应当注意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