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6)

不懂装懂者一般都喜欢装腔作势。他们总会说些华丽的词藻,即使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物也敢轻易地下结论。他们坚持对一切问题都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专门挑剔皮毛,不惜抹杀本质,用此来标榜自己的渊博,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实际上,这样做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无知,因为真正有学问、真正学识渊博的人在多数场合都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

不懂装懂虽然有时能蒙混过关,但绝不是长久之计。不懂装懂的人,小则被人揭穿,沦为笑柄;中则失去诚信,被好友嫌弃;重则危害社会,害人害己。

总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态度。诚实、谦虚,这不仅是求知者应有的职业道德,也是所有人对待知识应有的品德。世界这么大,新事物那么多,更新非常快,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了解,对所有的知识都掌握,所以没有必要不懂装懂。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学生的提问也出现了“三问三不知”的情况。但丁肇中的这种谦虚谨慎而诚实的态度令全场所有同学为之肃然起敬,他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精彩典故: 不懂装懂的北方人

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不想去问别人,他认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太没面子了。他于是就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北方人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之下,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

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

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

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长的呢。”

主人不禁哑然失笑。

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

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

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

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敢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

北方人听了朋友的话,脸马上红了。

当代镜鉴:不懂装懂,贻害无穷

不懂装懂的人一般都喜欢高谈阔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能插进话去,尽管有时说的话与话题根本挨不上。那些总是不懂装懂的人说起话来往往也故弄玄虚,藏头藏尾,似乎不如此就显示不出他们的才能,而这也正是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采取的手段。这种不懂装懂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对象,因为没有人喜欢装腔作势的人。

孔子告诉我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智慧的表现。20世纪中国作家和文化先驱蔡元培先生也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人生的最高智慧。做人要诚实,尤其是处于较高的领导地位时更要注意,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智慧的表现。那些总是不懂装懂的人,其实是非常愚蠢的。

蔡元培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件逸事。有一次,在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为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想要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智慧。

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就画的绢色、真伪、墨色以及印章如何等不断作出评判。林语堂看到蔡元培既不表示赞同也没有反对的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而没过多长时间,伯希和若有所悟,他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可以推断他一定是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却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