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3)

孔子、颜渊、子路师生三人,颜渊尚文,子路尚武,一文一武两个弟子同居一室,孔子坐,弟子立,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又如孟子所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孔子给他弟子指定的两条道路。(中国的知识分子几千年来也信奉这两条道路。)或“仕”或“隐”;或“行”或“藏”,孔子说,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你和我啊!颜渊、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两个学生。子路听到孔子对颜渊如此高的评价,冷落了他。孔子话音刚落,他便率然而言:“您率领三军打仗的话,那么,您让谁做助手呢?”子路的问话,自有其迂之处——文之能“行”能“藏”,有颜渊,我虽不服气,但无话可说;但武之行军略地,非我莫属。在老师面前不敢讲武斗狠,只好说“子行三军,则谁与”。其实子路心里要说的是您带三军去打仗,就只有我能与您同行了。他希望能得到“唯我与尔有是夫”的答案。孔子当着子路的面盛赞颜渊,本来运用的就是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要子路虚心学文,加强修养。谁知对他进行侧面教育根本行不通,子路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仍然表现出争强好胜,出言不逊。孔子遂转侧面教育为当面批评,而且言辞非常犀利,毫不留情。“空手打虎,赤脚趟河,死也不后悔的,我才不和他一块儿去打仗呢”,孔子劈头一阵批评,语气果决,“其言也厉”。但批评只是反面堵截,不能没有正面疏导,于是孔子话锋一转,语气平缓,“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诗云》:“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讲的便是“临事而惧”加之“好谋而善断”才是勇而有谋的理想人格。

勇与谋,自古以来就涉及到人类思想和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说“谋”代表思想,那么“勇”则代表行动。脱离了指导思想的行动,就似暗夜行路,寸步难行。而没有行动的空想,就是历代兵家引以为戒的纸上谈兵,于人于己都毫无用处。其实很多时候谋与勇就是一体两面,一些人在具备大谋的同时也有大勇。有谋无勇不能称之为大谋,有勇无谋也不能称之为大勇。大谋与大勇互为表里,互相依附,只有达到谋勇兼备的人,才是真正有大谋大勇的人。

精彩典故: 徐阶智谋双全

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奸臣严嵩得宠,对不顺从他的大臣横加迫害。

徐阶在朝中是个很有名望的人,严嵩曾多次设计陷害他。徐阶装聋作哑,从不与严嵩发生争执。徐阶的家人忍耐不住,多次对徐阶说:“你也是朝中重臣,严嵩三番五次害你,你只知退让,这样下去你不怕朝中其他人的嘲笑吗?你应当揭发他的罪行,向皇上申诉啊。”

徐阶说:“你可知道,现在皇上正宠信严嵩,皇上会听从我的话吗?如果我控告严嵩,那么倒霉的一定是我,这事绝不可莽撞啊!”

严嵩为了整治徐阶,曾指使儿子严世蕃对徐阶无礼。一次,严世蕃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羞辱徐阶,徐阶竟然没有一点怒色,还不断给严世蕃赔礼道歉。有人为徐阶打抱不平,要弹劾严嵩,徐阶连忙阻止,他说:“这都是我的错,我为自己做得不好而深感惭愧,与他人无关。严世蕃能指出我的过失,这是为我好,你误会他了。”

但徐阶心里明白,自己这样忍气吞声,其实是为了将来能一举除掉严嵩。他认为现在时机不到,所以才这样小心翼翼。

徐阶在表面上对严嵩十分恭顺,后来,严嵩被嘉靖皇帝勒令辞官,严世蕃被逮捕时,徐阶还亲自到严嵩家安慰。

徐阶的儿子徐潘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他对徐阶说:“严嵩父子已经获罪下台,父亲应该站出来指证他们了。父亲受了这么多年委屈,难道都忘了吗?”徐阶说:“严嵩受宠多年,皇上做事又喜好反复,万一事情有变,我多年的谋划会付诸东流啊。越是在这样的关头,我越要谨慎,绝不敢疏忽大意,而且此事关系着许多人的生死,还是看看情况再定夺的好。”

等到严世蕃谋反的事成为铁案,徐阶这才解除顾虑,上书告发严嵩父子想当皇帝的事实。嘉靖皇帝终于下了决心,铲除了严嵩父子。

徐阶等待时机,不逞匹夫之勇,终于扳倒了严嵩父子。他的谨慎和小心是他取得胜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