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资治通鉴-赵括用兵

  周纪五,赧王五十五年①,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②,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③,以按据上党民④。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⑤。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⑥。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⑦,怒,数让之⑧。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⑨,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⑩!廉颇易与(11),且降矣(12)!”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13)。蔺相如曰(14):“王以名使括(15),若胶柱鼓瑟耳(16)。括徒能读其父书传(17),不知合变也(18)。”王不听。

  【注释】

  ①即公元前二六○年。

  ②左庶长:官名。商鞅变法后,庶长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权。王龁(音hé):秦国将领。上党:位于今山西东南部,古时对长治的雅称。

  ③廉颇:赵国名将。曾不服蔺相如,后负荆请罪。长平:地名,当时属赵,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④按据:安抚。

  ⑤裨(音pí)将:副将。尉:低级军官。

  ⑥坚壁:在壁垒中坚守不出战。

  ⑦失亡:失去和伤亡。

  ⑧数:多次。让:责备。

  ⑨应侯:范雎,魏国人,在秦国任宰相,封在应城,故称应侯。行:用。

  ⑩马服君:赵奢,战国时东方六国名将,封在马服(在今河北邯郸西北),故称马服君。赵括即其子。

  (11)易与:容易对付。

  (12)且:即将。

  (13)遂:于是就。代颇将:代替廉颇率领军队。

  (14)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赴秦国外交,保住了赵国的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升为上卿,廉颇不服,要羞辱相如。相如忍让,感动了廉颇,于是廉颇负荆请罪。

  (15)名:名声。使:用。

  (16)胶柱鼓瑟:柱是瑟上系弦的短木,用胶把柱粘住就无法调弦。鼓瑟:弹瑟奏乐。比喻拘泥于书本,不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17)徒:只。

  (18)合变:应变。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①,尝与其父奢言兵事②,奢不能难③,然不谓善④。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⑤。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⑥。”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⑦,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⑧,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⑨。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⑩!”王曰:“母置之(11),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12)。”赵王许之。

  【注释】

  ①当:抵挡。

  ②奢:马服君赵奢。

  ③难:难倒他。

  ④然:但是。善:高明。

  ⑤易言之:把兵事说得很容易。

  ⑥这三句说:假使赵国不任命赵括为将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率军作战,让赵军战败的一定是赵括。

  ⑦此句说:赵奢亲身献上饭让进食的人以十数。

  ⑧东乡而朝:面向东让军队的人朝见他。

  ⑨此句说:每日观察哪里有便利田宅可买的就买下来。

  ⑩异心:心思用得不一样。遣:派遣,指任命为将。

  (11)置之:放下它,是说不要过问这件事。

  (12)不称:不胜任王命。随坐:连坐治罪。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①,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②,易置军吏③,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④。赵括乘胜追造秦壁⑤,壁坚拒不得入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⑦,又五千骑绝赵壁间⑧。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⑨,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⑩,遮绝赵救兵及粮食(11)。

  【注释】

  ①武安君:秦将白起,曾在伊阕大破魏、韩军,攻陷楚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军,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武安君,对有巨大武功、能安定国家的人给予的封号。

  ②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来将领与部下约定的纪律。

  ③易置:改换。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