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不朽艺术篇-电影的诞生

世界电影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诞生于19世纪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影是近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综合运用了电学、光学、声学、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类世界——梦幻的人类世界。

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原理是“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现象,从人类有视觉时就有,比如在黑暗之中把一根点燃的火柴快速划一圈,就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光圈。现代科学发现,视像从眼前消失之后,仍在视网膜上保留0.1~0.4秒左右。电影依据经过精确测定的“视觉暂留”原理,终于创造出了活动的画面。经过多次试验,现代电影以每秒钟24个画格的速度进行拍摄和放映,每个画格在观众眼前停留1/32秒,于是电影胶片上一系列原本不动的连续画面,放映后便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了。

近代照相技术的发明为电影技术打下了直接的基础。电影也必须先“照相”——摄影。只是这种“照相”是以一定的速度把连续不断的影像拍摄到胶片上,而且电影胶片可以经过剪接技术处理,并被按一定速度连续不断地放映出来,从而产生出活动的画面。

1877年,英国人A·穆布里在马场跑道一侧安置了12台照相机,用细线的一端系在快门上,另一端系在跑道另一侧。当马飞奔而过时,马蹄踢断一根线就拉动一个快门,拍下奔马的一瞬间。他把这些间断拍摄的照片插在一个旋转的轮架上,用幻灯机投影,就得到了一个连续动作的奔马影像。在他的启发下,一位名叫E·G·马莱的法国人根据左轮手枪的机械原理发明了摄影枪。它可以通过扣动扳机在一秒钟内曝光12次,画面记录在摄影枪暗室里一块分成12格的玻璃底板上。

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研制的一台摄影机,能在一条长约15.24米的胶片上连续拍摄600多个画面,记录约1分钟的活动影像。1891年,他和助手W·L·狄克逊又研制出可供一个人观看这一分钟活动影像的“魔箱”活动视镜。

电影的发明,是由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最后完成的。1895年2月13日,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活动电影机。12月28日,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内首次用投射方式放映12部每部一分钟的《水浇园丁》、《墙》、《火车到站》等影片时,他绝对没有想到他所发明的这个“新奇的玩意儿”会在不远的将来迅速普及到全世界,并且成为20世纪最重要、最民众化的艺术。

电影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和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得到迅速发展后,其第一项重大技术进步是有声电影的研制成功。由于电子管、扩大器的光电管的先后出现,美国于1926年首先放映了用光学(感光)法制作的有声电影,从而结束了由电影发明初期就在进行的用机械法(留声机)制作有声电影的各种尝试。1927年公映的有声片《爵士歌手》标志着默片成为历史的陈迹。有声电影扩展了电影原来的表现范围,也促进了电影技术内部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进步。40多年中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所有35毫米电影和16毫米电影都沿用光学录音还音的方式。50年代开始使用磁性录音技术,明显地提高了影片的声音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同时也为发展立体声电影提供了有利条件。至80年代,所有影片的制作都广泛地使用了磁性录音。

黑白电影问世后不久,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彩色电影。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从它的初期就注意了基本技术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这一点和后来电视的技术标准有很大不同形成鲜明对照。它保证了影片进行国际交流时不致由于规格不同而发生障碍。自1925年在巴黎的国际电影会议上将电影胶片的标准宽度规定为35毫米、画幅尺寸定为24×18毫米后,又陆续制定了有声电影、16毫米电影、8毫米电影、超8毫米电影、宽银幕电影、遮幅电影、70毫米电影等大量技术标准。各个时期各国的影片都是采用当时的统一技术规格摄制与放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