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民俗风情篇-春节——最隆重的节日

有句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其实不光是小孩盼过年,大人也盼望过年。因为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人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同时期盼来年更大的收获。

“过年”即我们所说的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年”本是谷物成熟的意思,过年则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为庆祝丰收和迎接新的一年,人们就在农历正月初一欢聚在一起“过年”。

春节一般从祭灶揭开序幕。从前,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便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家人。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的善行或恶行的日子。这时就要举行“送灶”的祭灶仪式。在大年三十晚上,又会举行“接灶”的仪式,来迎接灶王爷回到人间。

举行祭灶后,人们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大年三十家家张锣贴春联。春联是我国对联文化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写春联也是一门大学问。春联的内容一般都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不同时代的春联有着不同的风格。解放初期,很多人家都贴上“翻身莫忘本,饮水当思源”来表达对共产党的感激之心。改革开放时期则贴上“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来鼓舞人心。不仅写春联的学问博大精深,贴对联也有讲究,但较为简单。凡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边。而区分上下联的办法是: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是平声的则是下联。

除了贴春联,人们还常贴门神和“福”字。这主要是为了驱灾压邪,祈求平安。贴福字的时候,人们还特意将这个“福”字倒着贴,小孩子就会很惊讶地呼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刚好取了其中的谐音。“福到了”这句吉祥话也使春节的气氛更加喜庆热闹。

吃年夜饭是春节时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代表着家人的团聚,出门在外工作的人不管离家多远都要赶回家来吃上这顿饭。因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年夜饭上有很多美味佳肴,但有一样东西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鱼”是“余”的谐音,“年年有鱼”喻示着“年年有余”。

吃完年夜饭就是除夕之夜了。这晚人们要到午夜后才上床休息,谓之守岁。以前守岁时人们一般会话家常、品点心。有了春节晚会后,人们就开始一家人围坐一起欣赏晚会,共同分享这份团圆快乐。这种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即将逝去的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来年生活的憧憬。

大年初一,人们开始起街串巷拜年。拜年是我国民间流行很广很久的春节习俗。它不仅使人们更好地联络感情、增强团结,也是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的体现。大家走街串户,“恭喜发财”、“拜年”之声不绝于耳,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更加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拜年时,长辈通常会拿红包给晚辈。红包里是压岁钱,表示好运和祝愿。

虽然人们常常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春节总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这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盼望来年万事顺意;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之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家人团聚,联络世代亲情;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体味生活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