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啊,南极洲

罗斯冰架上的威廉姆洲际机场到了。说它是机场,实际不过是一望无际的冰架上一块平坦的冰面,周围有十几间房子。当董兆乾、张青松从洲际机场驱车前往“南极第一城”——麦克默多时,他们头一个感觉是时间的概念完全混乱了。

麦克默多,位于南纬七十七度五十一分,东经一百六十六度三十七分,是南极最大的科学考察站。这里不仅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每年夏季还有很多人前来旅游。董兆乾和张青松跳下汽车,这个南极第一城给他们的头一眼印象,就像一座被人遗弃的空城。周围安静极了,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门窗都紧闭着,甚至连道旁的大型运输车和拖拉机也似乎故意缄默不语。他们抬头看了看清澈如镜的蓝天,一轮红日斜挂天际,放射出微弱的光辉。

“现在是什么时间?”董兆乾困惑不解地向同行的澳大利亚朋友问道。

回答是令人惊讶的。麦科先生笑了笑,告诉他们:已经是夜间十点多钟,人们早就进入梦乡了。

三、“我们爱科学,我们热爱南极”

耀眼的阳光,穿过厚厚窗帘的缝隙,很早就把董兆乾和张青松从睡梦中唤醒了。当人们陆续进食堂用早餐时,我们的两位科学家却拎着摄影机和照相机,背着取样袋,早就跋涉在麦克默多后面望山平缓的山坡上,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第一次考察。

望山的顶巅,盛夏的朝阳照耀着一座巍然耸立的木制十字架,老远就可以看见。这是纪念历史上为征服南极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各国探险家的一座丰碑。十字架下方一处稍平坦的山坡,安放着书桌式的木头架子,“抽屉”里放着一本很厚的装帧精美的留言簿。每个到麦克默多的人,都要前来瞻仰这座象征性的纪念物,并在留言簿上签名留言。

董兆乾、张青松默默地凝视着这高耸的十字架,心中涌起无限的波澜。无字的丰碑,记载着人类征服大自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激励着一切有志于献身南极的科学家继承前驱者未竟的事业。想到这里,他们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如下几行字:

“我们爱科学,

我们热爱南极,

我们愿向各国科学家学习。

中国和世界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万岁!”

这种发自内心的信念,在他们参观了著名的“斯科特棚”以后,更加坚定不移了。

罗伯特·佛肯·斯科特是英国探险家,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他和他的伙伴向南极大陆内地进军,就是从麦克默多出发的。他们探险的路线是对着正南,越过冰架,然后穿过比尔兹莫尔冰川和高峻的南极高原,直达南极极点。但是探险一开始,意外出现的暴风雪使斯科特一行受挫,加上他错误地用西伯利亚矮种马代替习惯极地生活的爱斯基摩狗。实践证明,矮种马并不适应南极的严寒气候。结果在整个探险过程中,他们不得不消耗人的体力拖着满载给养的雪橇前进。斯科特不愧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他们历尽艰辛,虽然胜利地到达南极点,这是第二年一月十八日的事,但是这已经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当他们返回时,食品的匮乏,暴风雪的袭击,严重的冻伤,终于使他的伙伴一个个倒了下去。三月二十一日这位勇敢的南极探险家也死去了。这一支英国探险队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他们刚毅、勇敢的献身精神和悲壮的事迹却一直成为南极考察史上光荣的一页。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在临死之前,仍然拖着去南极沿途采集的三十五磅重的珍贵化石和其他岩石标本,他的日记也完好地保留下来——这些,都成为南极科学研究珍贵的资料。

“斯科特棚”就是当年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大陆的第一个基地。房子维修过,外面加筑了金属栏杆。里面隔成四间,贮存着当年探险队的衣服、炊具、机械用具和各种食品,还有牛羊肉、罐头和杀死的海豹。一切都保持着原貌。

四、凯西站

凯西站位于南极大陆东部,地理坐标是南纬六十六度十七分,东经一百一十度三十二分,距离麦克默多两千公里。它坐落在濒临纽康姆湾的一片岩石裸露的地方。从远处眺望,一排长龙似的建筑群在冰雪的白色背景上蜿蜒,宛如一座袖珍城市。这个城市的居民只有二十七人(包括科学家、观测员和工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每个科学站必不可少的实验室、宿舍、食堂,还有供开展文娱活动和休息的俱乐部,锻炼身体的健身房,配备有一名医生的诊室。这里的一切都自给自足,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应有尽有。食品仓库、清洁用品仓库、电工库、交通工具维修车间、木工间以及各种车辆,保证这里的衣食住行比起澳大利亚繁华的城市毫不逊色。七个圆形油罐构成的油库贮存了足够用两年的燃料;主建筑以外的发电厂和另一座备用发电厂,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生活用电和热水。即使是严寒的冬季,这里的室内温度也保持摄氏二十度,盖一条薄薄的毛毯就可以安然入睡。凯西站旁边两座分隔的山顶上,屹立着功率强大、设备先进的无线电发射站和接收站。这是和世界保持联络的耳目,也是东南极大陆最大的通讯中心。东南极的各国科学站把气象资料传送到凯西站,然后从这里发回墨尔本,几小时内全世界最遥远的国家就可以得到南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