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特殊“性格”的维生素

李宗浩

本世纪初,正当大多数学者从理论上认为食物里只要含有足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就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时,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许多与学者认识相反的情况。比如,营养状况良好、吃着精细白米的富人,却得了脚气病,无论再吃怎样的高价营养物,脚气病仍然不能痊愈;相反,日食粗茶淡饭的穷人,却身体健壮,未见发生脚气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910年,波兰科学家弗克从糙米糠里,提取出一种微量的白色结晶物质,用它来治疗以精白米为主食的人中流行的脚气病,获得了成功。经过试验,这种物质具有胺的特性,又因为它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因此命名为“维他命”,意思是“生命上重要的胺”。此后,许多维生素相继问世,虽然并非完全都具有胺的性质,但习惯上仍称维他命,也叫维生素。

维生素与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不同,它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的组织,又不供给人体的能量。但是,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却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维生素已经有20多种了。它们按照拉丁字母A、B、C、D、E……顺序排列,也有的根据其对某种缺乏病的治疗效果而命名,也有的按化学结构而命名。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维生素。

维生素A: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发现长期居住在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病:白天看东西很清楚,但一到太阳落山,便像黑暗处的麻雀一样,视力就变得模糊起来,以致夜晚什么也看不见。人们把这种病叫“雀盲眼”。孙思邈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饱食终日的富人并不得这种病,而只有穷苦的百姓才这样。他想,穷人饮食粗淡,一定是缺少某种东西引起的,于是他用猪肝熬汤给病人吃,果然治好了不少“雀盲眼”病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雀盲眼”就是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此外,维生素A的缺乏还会引起皮肤、粘膜上皮的角化过度,抵抗力降低,以及泪管和泪道阻塞,使眼睛干燥成为干眼病。

维生素A在肝、蛋黄、牛奶、奶油等动物食品里很丰富,鱼肝油含量最多。

说到鱼肝油,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是一种补品。但凡事总要适当,过分地“补”也不是好事。这里有一个故事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1596年,一些探险家来到北极。他们打死了北极熊,兴致勃勃地吃着丰富的北极熊肝,但几小时后,却出现了剧烈的头痛、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后,皮肤开始脱屑。与这些探险家们境遇相同的,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爱斯基摩人,吃北极熊肝、海豹肝后,也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原来是维生素A引起了中毒。据测定,每克北极熊肝或海豹肝中含维生素A达650万~900万单位。当一次大量地食入熊肝、豹肝时,大量的维生素A就进入了身体,这样,血中维生素A的浓度远远地超出了正常范围。近些年来,国内有人因吃鲨鱼肝引起中毒的。因每克鲨鱼肝中含维生素A竟达10450单位。吃很多鳇鱼肝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幸而,这类中毒只要停止进食,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往往一个星期左右就能痊愈。所以不要为求“大补”,而过多地吃鱼肝油。

维生素D:你听说过佝偻病吗?得佝偻病的小孩头颅增大,胸部像鸡胸,腿长成“O”形;如果是婴儿,头顶囟门闭合延迟。这是由于儿童发育成长迅速,营养供给不足,又不常晒太阳,使身体缺少了维生素D而造成的。

骨的坚硬是由于钙、磷沉积于骨中的缘故,而维生素D则有利于钙和磷的组成。所以它的缺乏,必然影响骨骼成长,使骨质疏松,易于弯曲。

为什么儿童不常晒太阳会引起维生素D缺乏呢?原来在人的皮肤里含有两种维生素D的前身物质(麦角胆固醇、脱水胆固醇),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成年人,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经由这条途径,所以成年人如果常接触太阳光,几乎不需要再从食物中格外供给。但儿童或婴儿尚须每日食入400~800单位的维生素D。维生素D大量存在于鱼肝油里,此外牛奶、奶油、蛋黄、动物肝脏及鱼肉里含量也较多。

维生素K:维生素K在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而且人体肠中的细菌也能够制造它,一般很少出现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有人把动物的胆管扎住,不再让胆汁进入肠腔,结果发现维生素K在体内减少,这说明维生素K的吸收必须靠胆汁的协助,否则就吸收不良。所以,治疗维生素K缺乏症,最好直接注射,如果口服,要同时加吃胆酸。

维生素A、D和K,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只能溶解在脂肪里,不溶于水。所以,只有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正常的情况下,它们的供应才能得以保证,而长期患消化道疾病的人,常常可以引起它们的缺乏。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