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记叙文阅读指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实验小学六年级8班 徐景耀
E-mail:707201617@qq.com

  好好的珍惜我们可以使用的东西吧!假如明天我们将失去它!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新华书店的闲逛中,我发现了这本标题很引人瞩目,我在想: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要去如何支配它,如何利用它?我就在心里想:我要看所有的动画片!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我很认真的读完了序,我很吃惊,这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另人不可思议的是,海伦凯勒是位盲人,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海伦凯伦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这对于平常人就是不可思议,但是对于一个盲聋哑的女性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当初我认为这是在吹牛,哪有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会那么多语言啊!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情绪,打开了这本崭新的书。  
  1980年的春天,海伦凯勒变开始学习说话,其实他很早就有了说话,能够发出声音的强烈欲望。她经常做在妈妈的膝上,然后用小手抚摸妈妈的嘴巴,感受妈妈说话时,嘴巴的震动,渐渐的海伦凯勒就能哭,笑了,而且亲属们都说她的声音很自然。海伦凯勒的爸爸妈妈对盲文一窍不通,只好为海伦凯勒请来一位专职残疾人教师——莎莉文小姐。莎莉文对残疾教育非常有经验,她带着海伦凯勒到了小溪边,她拿起海伦凯勒的小手,轻轻的放在了小溪里,小海伦享受了一番后,莎莉文用小拇指在海伦凯勒的手上写下了weater(水)这个单词,海伦凯勒的悟性及其高,莎莉文小姐还没有让她感受发音的时候,小海伦就含含糊糊的说:“water”。刚回到家,小海伦看到爸爸妈妈就大叫:”water!”父母一惊,海伦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又大叫:“water!”海伦的父母总算相信声音的确是从小海伦的嘴里吐出来的,毕竟海伦是个残疾人。我不由的想起了我自己,老天赐予了我健全的身体,我可以不费多少工夫就学会写字,说话……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这个幸福,所以我们才不去珍惜她,如果我们向海伦凯勒一样刻苦努力的学习,结局肯定是完美的……  
  到了大学时期,海伦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她好不犹豫,用了一半的金钱去购买杂志,平均每个月要购买10本左右的杂志。不是盲文的杂志海伦不能阅读,如果你这么说,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海伦巧妙的运用了自己身边的资源,比如每天清晨,她都会请汤姆斯小姐把所有的标题都念下来,然后海伦会请汤姆斯小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细的阅读。你现在还觉得好论的生活圈很小吗?我不由的想起了座位的事情。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不一会儿,你就能找到许多值得你去学习的东西,这时候,你就应该合理的运用身边的资源,或许那些资源能让你终身受用,也不必害羞,面子的问题。孔子这个大文人都能够虚心的向小孩子请教,我们这群小学生呢?如果你合理的运用了自己身边的资源,说不定你就是“未来之星”甚至做的贡献比海伦凯勒还要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看看海伦凯勒准备在第一天干什么吧!海伦的第一天,她要看看人。那些善良的人。她首先要看的是她的老师——莎莉文。因为当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的面前,为她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海伦凯勒不仅要牢牢的记在心里,如果没有她,就没有她如今辉煌的成就。古往今来,每位老师都把自己最温暖的爱献给了自己的学生。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感谢一下自己的老师呢?如果没有他们,恐怕,我们现在还一字不识!  
  时间过的可真快!第二天,海伦凯勒想仓促的向过去和现在,未来瞥一眼。所以,海伦凯勒她要去博物馆,那里才是真正见证历史的地方。未来是不可估测的,但是海伦凯勒要去看的未来可能是指科技馆吧!  
第三天到了。海伦凯勒的最后拥有光明的一天——去看看城市吧!一句她的猜想,城市里应该充满了欢笑,到处都是花朵,绿草。然后静静的沿着大街散步,感受时代的气息。对这个壮丽的景色,我们正常人都是视而不见,对这些太神奇,太美妙的东西不珍惜,感到没必要,其实你错了……永久的黑暗即将再次向海伦凯勒袭来。  
和那看动画片比起来,海伦凯勒的三天是不是运用的更有价值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 ,假如你明天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器官。聆听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有力的曲调吧!犹如你明天将遭受失聪的灾难!  
  好好的珍惜我们可以使用的东西吧!假如明天我们将失去它!  
             

 
 
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6 关键字读后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来源: 字数:1649 投稿日期:2009-5-16 22:06:00 点击:
  BBS 点评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到百度搜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