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托物言志法


  托物言志法,就是指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种外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可达到举浅近事物表达深远的思想感情,写寻常之物表达重大主题的目的。我们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它的特点是通过状写事物,感物而生情,托物而言志。它是先写物,但不就物论物,不停留于物本身,而是将物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之后,再赋予物更深一层含意。由物而生情,通过抒发情怀,表述事理,来突出文章主题。
  例如,樊发稼的《故乡的芦苇》(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第四册《黄河之水天上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运用托物言志法,先由芦苇的不起眼、朴实无华,到用芦苇叶子做哨子、做小船,再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写芦苇给了作者不少童年的欢乐。接着,写芦苇无所不在、有蓬勃的生命,喜欢集丛而生、结成一个绿化的集体,任凭再猛烈的风也刮不倒。再写芦苇所求甚少、用途极广。最后,表示要学习芦苇的风格及奉献精神。全文托物言志,含蓄、生动。
  托物言志法与情景交融法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即是都要将情志外化迁移到外物之上,使情志具体化、形象化。其区别在于情景交融法中必须有景物描写,且景物描写常常穿插在记叙中进行,表达热爱、欣喜、豪迈、悲壮、失望等情感。而托物言志法则是全篇都围绕某种外物展开,处处都出现某种外物。这种外物是指动物或植物,如蜜蜂、茉莉花、荷花等。
  运用托物言志法应注意的是,虽然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不一定固定不变,但我们还是要认真选择。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表达情志的效果。

  优秀例文

  生命之树长青

  盛夏的夜晚,凉风习习,月色皎洁,梧桐树下爷儿三个在纳凉谈心,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一阵凉风吹过,树叶的哗哗声和爷儿三个的谈话声反衬出夜晚的宁静。
  突然,“啪”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于地下,露出了鲜嫩的新皮在月光下泛着美丽的光泽。父子三人听到响声,谈话戛然而止,都专注着那块落地的老皮和树上的新皮……
  这时快嘴的女儿说道:“爸爸,哥哥,快看!这块老皮多么具有奉献精神,它自动让位给新皮,这正是‘老柏摇新翠,枯枝发新芽’的好风气,我长大要学老树皮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为祖国繁荣贡献全部力量。”语气中浸透着赞美和喜悦。
  儿子不服气地接着说道:“我看那新皮更值得赞美,你看它多么富有生机和活力,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应永远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儿子打着手势,眉飞色舞地说着。
  父亲听完两个孩子的话,语重心长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老的、旧的事物都应为新的事物积聚力量,献出最后的一切;新的事物要继承和弘扬老事物的精神,这正如新老两代人一样,尽自己的一切为祖国的腾飞发挥光和热。‘寒凝大地发春华,血沃中原肥劲草’,愿我们祖国像这棵梧桐树一样,生命之树长青,永远枝繁叶茂。”(佚名)

  例文评析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法,借梧桐树老皮脱落、新皮显露这一植物生理现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尽自己的一切为祖国的腾飞发挥光和热”的崇高志向。文章紧承文题,围绕梧桐树展开,父子三人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梧桐树奉献精神、孕育希望的品格,永远枝繁叶茂的精神风貌。托梧桐树之物,言为国奉献之志,自然贴切,言近意深。(胡慈)
  

  
  • 上一篇 托物寓意法
  • 下一篇 象征寓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