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第十一章(12)

忏悔录

我确信,一定有什么秘密我还不知道,于是我就静静地等待着世态一步步地发展,因为我完全相信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是正直的、无辜的,而且不管什么样的迫害等着我,有幸为真理而受到迫害,也是一件令人庆幸的事情啊。我不但不怕,也并不躲藏,而是每天去元帅府里,并且每天下午都照常散步。六月八号,逮捕令下达的前一天,我和奥拉托利会的两名教授阿拉曼尼神父和曼达尔神父一起散步。我们带了点心去尚波,吃得非常开心。那天我们忘记带酒杯了,就用麦秆来代替放在酒瓶里去吸酒喝。我们争先恐后挑选最粗的麦秆,看哪个吸得最多。我一辈子也没有这么开心过。

我已经提到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是怎么饱受失眠之苦的。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每天晚上在床上看书的习惯,一直到眼皮都抬不起来为止。然后我吹灭蜡烛,试着打一下盹,但睡的时间总是不怎么长。我晚间常读的是《圣经》,就这样我至少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五六遍。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我发觉自己比以往更加难以入眠,读书的时间就更长了。我通读全书,把以法莲山的利未人作结的那一卷读完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就是《士师记》,因为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卷书了。这段历史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我正在恍若梦幻的情状中思考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响声和一道亮光惊醒了。戴莱丝拿着灯,给拉·罗什先生引路。看到我突然坐了起来,拉·罗什说:“不要害怕,是元帅夫人派我来的,她给你写了一封亲笔信,还叫我把孔蒂亲王先生的信带过来了。”果然,在卢森堡夫人的信中,还有孔蒂亲王专门派信使送给她的另外一封信。信中说道,尽管他已经尽了全力,但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决定用最严厉的方式依法起诉我。他写道:“群情激愤,形势严峻——明天早上七点就会下达逮捕令,而且会马上执行抓捕。我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保证,如果他逃跑了,就不会受到追捕;但是他若执意不想逃走而让别人来拘捕他的话,那么他必将被捕。”拉·罗什以卢森堡夫人的名义,恳求我起床去同她商量。当时已经凌晨两点了,她刚刚睡下了。“她在等着你,”拉·罗什补充道,“见不到你,她是不会睡觉的。”我匆匆忙忙穿好衣服就去了。

她显得焦躁不安,这还是我头一次看到她这样呢。她的焦虑打动了我。在这惊慌失措的时候,又是夜半时分,我自己也免不了有些激动,但是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只想着她,想到万一我听任自己被捕,那她就要扮演一个悲惨的角色。因为,我感到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只说真话,尽管说真话会伤害到我甚至毁掉我,但我却感到,自己缺乏足够的头脑或者说是足够的机智;如果我被逼急了的话,可能我也缺乏足够的定力,以避免牵连到她。这使我下定决心牺牲我的名誉以求得她心头的宁静,而且决计在这种场合下,为她做出我为自己怎么也不会做出的事情。我一打定主意,就告诉她,我不希望要她付出代价而降低了我的牺牲的价值。我确信她对我的动机应该没有什么误解,但是她居然没有说半个字来表明她感激我的所作所为。她的这种冷淡态度让我颇为震惊,使得我甚至犹豫着要不要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卢森堡先生闻讯赶到了,布弗莱夫人稍后也从巴黎赶到了。他们做了卢森堡夫人本应该做的事情。我任凭自己被恭维了一番,也不好意思再改口了。惟一的问题就是,应该逃往哪里以及何时动身。卢森堡先生建议我在他家里隐姓埋名待一段时间。这样我就会有更多时间考虑和决定该如何实施出逃的行动。我不同意这么干,更不会采纳让我秘密逃到老圣堂区去的建议。我执意要求当天就动身走,而不愿在任何地方躲藏。

尽管我非常留恋法兰西,但我感觉到,在法兰西王国我有许多隐秘而又强大的敌人,我必须离开这片土地以保证我的安宁。我首先考虑的是隐居到日内瓦,但考虑片刻以后我就放弃了这个极其愚蠢的想法。我知道法国内阁在日内瓦的势力比在巴黎甚至还要强大一些,如果他们决计要迫害我的话,他们是不会让我在日内瓦呆得比在巴黎时还要宁静一些的。我知道,我写的那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曾在日内瓦议会引起了一股仇恨的心理,这种仇恨心理越是不敢公开表现出来就越是危险。最后,我知道,在《新爱洛伊丝》出版的时候,在特龙桑医生的强烈要求下,日内瓦议会迫不及待地禁止了该书发行;但是一旦发现即便在巴黎也没有人照着日内瓦的样子做,就又羞于冒失而撤回了禁令。我毫不怀疑,既然当前的机会会更加有利,它就会竭尽全力来利用它的。我知道,尽管所有的日内瓦人表面上不说什么,但他们心中对我有一种隐秘的嫉妒心理,他们只等着有那么一个机会可以将这股怨愤发泄出来。然而,爱国主义的激情召唤着我回到祖国的怀抱,而且如果我能够指望在祖国平平安安地生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的。但是,不管是荣誉或者理智都不允许我像个难民似的跑到那里去避难,我只是决定在邻国隐居起来,在瑞士等着看在日内瓦我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你们马上就会看到,这种不安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

布弗莱夫人强烈反对我的这个决定,再次努力说服我渡海去英国。她的劝说并未动摇我的决心。我一向不喜欢英国,也不喜欢英国人。布弗莱夫人的雄辩滔滔苦口婆心也没有战胜我的厌恶之情,反倒加深了我的厌恶,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