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楚辞-渔父

楚辞

  屈原

  屈原既放①,游于江潭②,行吟泽畔③,颜色憔悴④,形容枯槁⑤。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⑥?何故至于斯⑦?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⑧。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⑨。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⑩?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1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12)?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1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15),鼓枻而去(16),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17);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8)。

  【注释】

  ①既:已经。放:被放逐。

  ②江潭:这里指沅江一带。

  ③泽畔:水边。

  ④颜色:指脸色。

  ⑤形容:形体和容貌。枯槁:枯瘦。

  ⑥三闾大夫:屈原在怀王时担任的官职,掌管楚国屈、昭、景三姓贵族。

  ⑦斯:此,这里指此地。

  ⑧是以:因此。见放:被放逐。

  ⑨凝滞:冻结不流,意指主观意志执着。与世推移:指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

  ⑩淈:搅乱。此句指世人皆混浊,你何不也搅乱泥沙、翻起波浪,与他们同流合污。

  (11)哺:食。糟:酒糟。歠(chuò):饮、喝。醨:薄酒。此句是说,众人皆醉,你何不也连酒带糟喝个大醉。

  (12)深思高举:意指忧君忧民,行为高于时俗。

  (13)弹冠、振衣:均指洗浴后去除灰尘的动作。

  (14)察察:洁白。汶汶:昏暗不明,污垢。

  (15)莞尔:微笑的样子。

  (16)鼓枻(yì):划动短桨。

  (17)濯:洗。缨:帽带。

  (18)遂:就。复:再。

  【点评】

  从文体形式上说,本篇以对话体展示主人公屈原的高洁人格与心灵,堪为千古佳篇。

  全篇以散文诗形式展开,屈原的出场形象,隐示了其时其地的心境与遭遇,然而与渔父的对答之辞,却又充分显示了他的崇高人格与孤傲心态,为读者塑造了一位高大圣洁、不愿与世俗随波逐流的人物形象。

  最精彩也最令人难忘的佳句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将一位心志高洁、独立不羁的诗人形象全然烘托出来了,极为生动真切地勾勒出了屈原的个性特征,其形象可谓历千秋百代而不朽。

  渔父的对白和表现,也令人称绝,很好地起了陪衬作用,读后使人难忘。二、宋玉作品 宋玉是战国时代楚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著名的辞赋作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关于宋玉的生平,根据《史记》、《汉书》与《新序》、《襄阳耆旧传》等书的简略记载,大致可知他出身寒微,但素有才气,容貌出众,后被人推荐做了顷襄王的侍臣(一说大夫)。在朝期间,常随顷襄王出游,但多受排挤打击,很不得志,最后失去了官职,成了一个落魄文人。 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记有16篇。一般认为除《九辩》较为可信外,其他作品的真伪大多不能确定。《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作者借悲秋来抒写“贫士失职”的“不平”与悲哀。它的悲秋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方法,对以后历代作者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文选》所收《风》、《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等赋,也以描绘出色受到后人的推崇。刘勰因此把宋玉作为楚辞向汉赋过渡的重要人物,明陆时雍、清王夫之也都把他看成是能嗣屈原遗响的第一人。

楚辞
  • 上一篇 楚辞-卜居
  • 下一篇 楚辞-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