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楚辞-天问

楚辞

  (21)后:君,当指周文王。武发:周武王姬发。

  (22)载尸:载文王木主。集战:会战。伯:当为“燔”之音讹,焚烧也。指纣自焚于火中。雉经:上吊。

  (23)感天抑墬(dì):指周武王载尸集战感天动地。

  (24)受:纣之名。借为“理”,治理。

  (25)挚:商汤时的贤臣伊尹。尊食:受到尊敬享受庙食。宗绪:宗庙。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①。何壮武厉,能流厥严②?彭铿斟雉,帝何飨③?受寿永多,夫何长?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④?惊女采薇,鹿何祐⑤?北至回水,萃何喜⑥?兄有噬犬,弟何欲⑦?易之以百两,卒无禄⑧?薄暮雷电,归何忧⑨?厥严不奉,帝何求⑩?伏匿穴处,爰何云(11)?荆勋作师,夫何长(12)?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胜(13)。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14)?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15)?

  【注释】

  ①勋:功。阖:春秋时吴王阖庐。梦:吴王寿梦,阖庐的祖父。生:王夫之《楚辞通释》:“生与‘姓’同,孙也。”散亡:指阖庐初不得立,流亡在外。

  ②壮:壮年。武厉:英武勇猛。流:行。严:“庄”之借字。

  ③彭铿:即彭祖,传说中寿命长达八百岁的人。斟雉:用野鸡作羹。帝:指帝尧。

  ④共牧:共同治理。蛾:古“蚁”字。蜂蛾:指起义逐厉王的国人。“中央”二句:本事不详,闻一多谓当指周厉王为国人所逐,共和执政事。

  ⑤惊女:此句与下句问伯夷、叔齐隐首阳山之事。《文选·辨命论》注引《古史考》:“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列士传》:“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白鹿乳之。”

  ⑥回水:指首阳山下河曲之水。萃:聚集,指伯夷、叔齐两兄弟在一起。

  ⑦兄:指春秋时秦国君主秦景公。弟:指秦景公之弟。

  ⑧两:同“辆”。百辆:百辆马车。禄:爵禄,禄米。秦景公不肯给其弟猛犬,用百辆车去换,秦景公仍然不肯,后逃奔晋国,失去爵禄。

  ⑨薄暮:傍晚。

  ⑩厥:指代国家。奉:保持。厥严不奉:家国的庄严已不存在。帝:指天帝。

  (11)伏匿:隐伏藏匿。穴处:住在山洞。爰:于是。

  (12)勋:功。作师:兴兵打仗。荆勋作师:楚国的勋旧都殉国死于军中。

  (13)吴光:吴公子姬光,即吴王阖庐。争国:指吴公子光杀王僚争得吴国王位。久:应读作“厥”,指吴公子光。久余是胜:他(吴公子光)战胜了我楚国。余:我,指楚国。

  (14)闾:闾里。社:里社。古代二十五家叫闾或社。子文:楚国令尹子文,楚国女未婚时与表兄斗伯比所生。

  (15)堵敖:即熊囏(jiān),楚文王子,楚国的贤者。文王死,熊囏继位,在位五年为其弟熊恽弑杀,熊恽自立,是为楚成王。试:借作“弑”。上:君主,指堵敖。予:通“与”。自予:犹自许,指熊恽自立为王。忠名:厚名,重名。

  【点评】

  在屈原作品中,《天问》历来被认为是一篇奇文,例如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就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天问》共373句,1560字,一共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到自然、社会现象、神话传说、历史等,内容众多,丰富繁杂,鲁迅曾评曰:“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这使得本文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但也正因为如此,《天问》又有着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对上古史的研究,对神话的研究而言。

  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问天地形成,宇宙变化,并联想到与此有关的神话传说;第二部分问人事变化,历史兴亡,涉及大量的历史传说与史实;最后一部分问楚国的现实政治,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问夏、殷、西周三代史实是全诗主体部分,最后一部分问楚国史则是全诗提问的根本宗旨所在。正如王夫之所说:“篇内事虽杂举,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终之以楚先。未尝无次序存焉。”文中所提出的一连串的诘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处处渗透着诗人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本文在形式上也独具特色。全文以一“曰”字领起,通篇由问句组成,或一句一问,或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这些问句,大多以“何”作为疑问词,表示“哪里”、“为什么”、“怎么”等意思。诗人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显得次序井然,脉络清晰。在层层设问的背后,充溢的是诗人强烈充沛的感情,同时全文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显得既整齐活脱,又错落有致。

楚辞
  • 上一篇 楚辞-离骚
  • 下一篇 楚辞-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