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前言

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中庸》把“智”与“仁”、“勇”并称为“天下之达德”。正所谓智者不惑,“智”作为重要的美德,不仅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而且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基本精神品格。

“智”作为美德条目,是由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虞舜、夏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等人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分辨善恶的智慧等思想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在《论语》中大量地出现了“知”,一共有116次。古代“知”与“智”的含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主要是指知识和理性,特别是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认识,即道德认知与道德理性。《论语》中对“知”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仁”与“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仁”与“知”是互为前提的,都是人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择处不仁,焉得知”(《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行为的选择不是以“仁”为标准,那么就不能称他具有智慧,也就是说,“仁”是“知”的前提。而在《论语·公冶长》中又说:“未知,焉得仁?”如果一个人连伦理规则都不知道,怎么会有“仁”的品质呢?可见,“知”也是“仁”的前提。正因为如此,在《论语》中,“仁者”与“智者”具有同样的地位。在《论语·宪问》中,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由此可见,孔子所说的“知”,主要是指在道德领域内,对各种道德规范的认知,对善恶的认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而后,孟子明确提出“智”这个概念,并且将它与“仁”、“义”、“礼”、“乐”四个概念并列。孟子对“智”的基本内涵做过比较深入的探讨。就具体含义而言,孟子认为,“智”的含义主要包括:第一,人的是非之心。也就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孟子认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能力。第二,人的道德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以及实践,这与孔子所说的“知”是一脉相承的。第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如《孟子·离娄下》曰:“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就是说,智者像大禹治水那样,总是顺着水向下流的特性来进行。第四,指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与“仁”一起构成人的一种修养。在孟子看来,“仁且智”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是一种很高的圣人境界。

荀子对“智”又做了一些发展。他认为,知识使人明智、聪明,知识的获取与道德修养一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不是人天生具有的,“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荀子·荣辱》)。这说明,后天的努力对于智力与知识的获取具有重要的影响。荀子还认为,即使再有智慧的人也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荀子·天论》)。可见,在荀子那里,“智”主要是指知识以及知识给人带来的聪明与智慧,主要指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孔子、孟子与荀子对“智”的阐释,被秦汉时期的思想家进一步继承与发展。董仲舒不仅提出了“必仁且智”的看法,而且还第一个把“仁谊(义)礼知(智)信”从诸多的道德规范中总结提升出来,作为整体道德要求概括为“五常之道”,认为它们是最根本的和能够长久起作用的道德规范。东汉时期,由班固整理的《白虎通德论》,不仅明确将“智”与“仁义礼信”一起确定为官方认可的“五性”,而且还把五经之一的《周易》与“智”相对应,也就是把“智”主要定义为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继秦汉之后,作为五常之一的“智”,在宋明时期又经历了一个空前的发展。理学家在吸收先秦孔孟荀等人对“智”的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对“智”的认识。从总体上看,理学家关于“智”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强调“智”主要是一种认识是非善恶的能力,所谓“知(智)者明于事,故不惑”;第二是强调后天的努力对于“智”的重要性,从而赋予学习和个人的主动性对于“智”的重要意义。如陆九渊主张,获取“智”的关键是个人后天的努力,“圣人之智,非有乔桀卓异不可知者也,直先得人心之所同然耳”(《陆九渊集·智者术之原》)。也就是说,圣人的智慧从其来源来讲,也没有异于常人之处,关键还是在自身的学习。王守仁认为,个人具有的“良知良能”,并非“不学而能”、“不虑而知”,而是后天学习过程中社会道德的内化,“良知”作为一种道德理性,主要就是判断是非、明辨善恶的能力。

中华民族的贵智传统,崇智求真的传统美德,自古及今,绵延不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教育,追求真理,一直就是中国人的优良品格。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一条就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明确标示了时代价值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是高举创新旗帜,鼓励创造,使求真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之一。

“智”主要强调人生智慧。今天我们所讲的“智”,应以整个社会充满创造的活力和进取的动力、人与社会不断进步为目标,大力提倡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品德,大力提倡科学理性、务实行动的品德,大力提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品德。

当今社会是“物质”加“智慧”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智慧竞争的世纪。智力的因素,如教育、管理、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前途,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今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和发展较快的国家,无一不在加快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作为孔子后代的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真正而牢固地树立起“科教兴国”、“以智兴国”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华民族才能再创辉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