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考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 - 正文*

2015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办法总比困难多(2000字)

2015-9-22 13:22:00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①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解读】
  徐州市中考作文连续5年都采用这种命题方式:一道全命题作文,没有提示语,只有2点写作要求。2011年《有句话儿在心头》,2012年《又是一个新起点》,2013年《总有一次惊喜》,2014年《阅读,曾让我感动》,2015年《办法总比困难多》。徐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思考和感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考生有话可写。
  学生的生活空间虽然有些狭窄,但从生活内涵上讲,还是多姿多彩。生活对于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亦如一首歌词写道: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所以,我们要告诫中学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求学生正视生活中的困难,激励他们战胜各式各样的困难,超越自我。作文命题价值导向昂扬向上,向社会释放着正能量。
  题目中的“困难”,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主要指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压力,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生活上的艰难与困境等等。“办法”即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办法可以是技能技巧,思维路径,精神力量等:这两个名词主要指向文章的材料。“总比”是一定比,肯定比的意思,这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说明我们不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最后一定能够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暗示文章的主旨。
  如果写记叙性文章,就写出自己或他人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或感受的具体困难,有详细的过程,还要写出通过自我感悟或在他人的启迪下,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办法,更要通过抒情议论语句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如果写议论性文章,尽量举出不同类型的事实论据,加之恰当的引用和道理论证,思路清晰地论证“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中心论点。如果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结构安排或并列论证,或递进论证,文章就能进入更高的一个档次。
  【误区】
  1。对题目中关键词“总比”审视不够。考生只是叙述出事件或者把困难和方法简单交代就匆匆结尾,缺乏对所选材料内涵的挖掘,对作者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没有充分揭示。
  2。材料+标题式。记叙事件不具体,缺少情节,多概叙,少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主题的表现不是从材料中自然表现,而是像贴标签,补补丁一样,生硬地拼凑在一起。
  3。文体意识不明,记叙一段文字之后,马上来几句议论抒情,貌似夹叙夹议,实则非驴非马,难辨文体。
  【范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