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文学阅读指导

那段永不褪色的回忆


Confident 吴镇滔

  征文。我自己估计没选上,全校一共5篇。[注明义乌市稠州中学8[10]班。]最后一句是资料。
   悠悠几千载,浓浓中华情。就这样,义乌在绿水青山中沉睡了几千年。
  也许,义乌在以前,不比大城市那么繁华,她只是安详地睡在祖国母亲的东南角,而如今,中华崛起了,义乌复苏了!慢慢地走过这千载的光阴,义乌不会忘记,有多少荣辱,有多少悲喜在她的身上发生……  
  义乌又名乌伤,历来以孝子的故事传颂,从县到郡,从郡又到市,又从市到县,经历了多少兴荣耻辱,在历史中,从来没有间断的时候,她的历史,只有延续,延续这辉煌的义乌史诗;只有追溯,追溯那陈旧的义乌史诗。  
  义乌,不是杭州,更不是北京,也不是苏州,有那么强的魅力展现给世人。她所做的,只是用甘甜清澈的义乌江水哺育一代又一代的义乌人。  
  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以及最后的北京市市长吴晗,都是在义乌这方小天地里成长起来的。以至现在,义乌这个小县城,蓄势待发,逐步走向更新的、更高的台阶。  
  而又从几何时,义乌人的身边,多了副担子,伴随着“鸡毛换糖咧”的吆喝走出家门。  
(二)  
  义乌真正的发展,还得从30年前说起。  
  1978年冬季,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改革开放的这缕春风逐渐吹到了义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一个新的时机、新的机会开始发生,开始涌现。  
  那年冬季,是最令人难忘的,那个矮个子老人——邓小平同志为了中国美好的蓝图,站在中国人民的至高点上,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使久封的国门,再一次打开,而且也是最后一次打开,从这次开始,永远也不会闭合了。  
  改革开放的思想,给贫瘠的义乌土地,注射了希望与憧憬,在改革开放中,义乌人增长了见识与胆量,抓住富强的时机!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改革开放让中国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  
  四年的风风雨雨,四年的坎坎坷坷,义乌,终于开放了小百货市场。  
  外公外婆感叹:那时候,人们都去做生意了;那时候他们“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眼看村里出去经商的人都造了新房,他们也决定出去捞一笔。  
  就这样,外公外婆在那时破旧的小百货市场卖起了鞋子。缺少资源,没有大资金的投入,外公外婆的经济收入似乎是个奇迹。但是,外公外婆用钱造起了新房子但他们没有资金去做生意了。膝下三个子女,也因此辍学在家。他们帮着外公外婆拔草、放羊、编草鞋、秋收……几个孩子,撑起了这个家。  
  后来二个舅舅建议母亲,在农村里打些零工糊口,再后来,他们都已经开始做生意了。  
(四)  
  爸爸的家境似乎比妈妈好一些,他读完了初中。  
  爸爸什么地方都去过,那时,爷爷是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之一。所以,爷爷给了爸爸几百元,让他去赚钱。哪知道爸爸这一走,就走到了福建,在一家木材厂打工,那时候,他才16岁。爸爸涉世未深,不仅没有拿到工资,还将身上的钱花了精光。就这样,他回到了义乌。  
  回到义乌后,又闲闲碌碌了几个月,对于此时,小百货市场已建成了好几年,他没去市场白天,因为家境太过贫寒,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了。  
  而后,父亲加倍地赚钱,终于凑够了本钱,他怀揣着这些钱,在市场里开了家五金店。当时的五金店少之又少,父亲的店的生意自然是红红火火。基本上的收入已经将本钱赚回来了,父亲还是不满足,又扩建了五金店。哪知,天不遂人愿,至此,义乌市场已涌现了很多的五金店,各家争抢客户,竟一时传为奇闻。  
  父亲的店逐渐萧条起来,门庭若市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收入一天比一天低,最后,父亲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拿着剩余的钱回到了爷爷家,准备卷土重来。  
(五)  
  父母都是义乌人,后经人介绍,也就结了婚。  
  那时的父亲,欠了一屁股债,而父母不得不开始谋生计。再一次选择异乡,父母乘火车踏上了北上的路,去了哈尔滨。父亲那时在卖服装,只因俄国人与本地人都注重衣着,每天都有一些人前来购买,批发,倒也能糊口了,以至后来,父母的服装生意为何走下滑路,我也不得而知。  
  原本就欠债的家,又欠了一笔新债,父母的担子更沉重了。  
  这时,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建好了,而我,也出生了好几年。择地卷土重来,与此同时,父母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他们看准了毛绒玩具这个商机,他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个行业,在10年后仍能带给他们财富。  
  说干就干,家里没有任何的工人,父母自己干,裁布,缝合,塞棉花,样样都要自己做。终于,在父亲母亲的努力下,拿到第一笔订单,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也与此同时,他们打下解释的基础,以后的订单月来越多,家里请了好几个工人,还了债,又盖了新房,那已经是以后的事了。  
(六)  
  又过了两三年,国际商贸城建成。父母在第一时间,搬了进去,并选了个很好的商铺。在义乌,创业和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不愧是“汇四海精品,交五洲朋友”。  
  到我现在,家里已经有了上百名工人,建了一个厂,商品,已经去了五大洲旅行。如今,二期、三期市场也建成了,在将来,也许还有四期、五期将会出现。  
  家境,也更好了,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3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我们应当感谢党,感谢祖国。  
                                                ——后记        

 
 
位置:精品区   年级:初中2 关键字,话题作文
来源: 字数:2033 投稿日期:2008-11-23 13:35:00 点击:
  ROOT 点评
推荐3星:[寒雪映梅]2008-11-23 13:39:09
写得很不错,将自己的家事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国兴才能家兴,家兴说明国兴.

还可以更具体一些,用典型性一些具体的事例,可以写得更生动一些,避免长篇的叙述.

其实可以只写父母的创业,写他们讲的,你看到的,至于其他的义乌的历史等,可以不写---- By ROOT 2008-11-23 14:45:00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那段永不褪色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