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经验谈阅读指导

郝氏磁性教学法(转载)


湖北蕲春一中 郝攀

  “寓教于乐,乐则生趣,趣乃催人创新”。“化多为少,少里求精,精乃萌发创新。”“取法于新,新里见活,活乃发展创新思维”。
 
       郝氏磁性教学法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李时珍中学高级教师郝年生  
 
      (上接待续2)  
 
      磁性教学法的艺术要素——“新而活”  
 
  课堂教学艺术用“新而活”概括,是“教学场论”的艺术要素,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金”,是学生化学素质教育,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这不仅能让学生走进知识天地,还能让学生走进时代、社会和生活。“教无定法”,但有定则,即创新活用,新颖多变。融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创新性为一体,去开发拥有一千亿分为五千万种不同类型细胞的人脑的智慧潜能。  
一、因材施教法   化学教材除需要指导学生粗读、精读、研读外还需要大胆尝试探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自学求知的重要途径。核心是善导、巧拨。  
1、难点降解法   初三学生开始“爱化学”,随着知识梯度加大,会出现“化学用语”、“溶液计算”、“无机物相互关系”三次分化,一些学生“怕化学”,必须改变教法,铺路搭桥,化难为易。对“化学用语”采取“提前出现”、“编成口诀”、“趣味竞赛”的教法。对溶液计算采取“弄懂概念”、“掌握规律”、“系列训练”的教法。对“无机物相互关系”采取“以新带旧”“编织知识树”、“活用‘八轮’图的教法。如让学生将钠、硫、氧化钠、三氧化硫、氢氧化钠、硫酸、碳酸钠、硫酸铜八种物质填入“八轮”中,写出反应式,指明反应类型,讨论反应条件和副反应情况。高中学生虽有初中化学知识,也会出现“物质结构”、“有机化学”、“化学平衡与电化学”(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多次分化。教学也要象降解有机物处理“白色垃圾”一样,攻克难点。如对“物质结构”,采取分析周期表的结构,深挖律表内涵,归纳其中多种数学关系,“奇偶”与“互补”或‘递变’等多种规律及量变质变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教法。对“有机化学”要“抓住通式、异构、官能团、编写歌诀记要点”、“揭示规律”、“题型训练”、“联系生活”的教法。如讲“电化腐蚀”让同学们分别试验钝铁与有杂质的铁在不同酸碱度的介质中的腐蚀速度来揭示其变化规律。指出铁的吸氧、析氢或原电池腐蚀异同,写出电极反应式,精选专题训练。联系社会生活中化学腐蚀的实例,指导学生用铁粉、碳粉食盐水浸润装在塑料袋中制成“化学暖袋(炉)”让学生讲出生热原理等。设计出铁生锈条件的探索实验群来。指导学生创新尝试。  
2、安危对比法    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通过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试管破裂或加热爆炸或生成的铜又变黑等现象的分析,讲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又如“稀释浓硫酸,可演示错误操作时产生的现象让学生观察,也可讲出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人制精干麻,不按要求稀释浓硫酸,致使沸腾酸飞溅,烂衣烧脸,留疤纪念,钱也没赚”。学生通过感知思维易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可讲“若用Cu制CuSO4或Cu(NO3)2,给你浓H2SO4或浓HNO3,怎么才节约酸又不污染环境?”然后分别用“安危”对比演示、分析得出结论。作银镜反应实验的防爆,作金属钠、钾性质的实验都存在着安全、危险的操作顺序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创新思维。  
3、增改实验法   如讲“各类物质相互关系”,可增加两组演示实验,引入两类单质的纵向变化。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到思维,循序渐进地归纳出“关系图”,易被学生接受、理解、运用。  
 
 
  点 燃      +水(酚酞)      +盐酸  
钠——→过氧化钠 ————→氢氧化钠(红)———→氯化钠(无色)  
  空 气  
 
 
 点 燃     +水(石蕊)     +石灰水  
碳——→二氧化碳————→碳酸(红)————→碳酸钙(无色)  
 空 气                   (白色沉淀)  
 
“溶液”一节可增加碘酒、高锰酸钾、氯化铁、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与互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理解“溶液”定义里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字眼的含义。  
  制取氢气,电解水等实验,采用等效代用效果更佳。如“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改用自制“滴导板”演示,即将“滴导板”放在水槽上,用滴管反复“滴液——水洗”,让学生对装置中灯泡发光现象的观察而作出判断,这样不仅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省时省药,还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求异创新。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演示,可增加用自制小型仿商用氢气发生器,在课外或节日为学生充灌气球。硝酸铜或硝酸加热分解,收集混合气体用作喷泉实验,归纳出这类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规律,揭示化学喷泉实验的实质——某气体(包括混合和气体)极易溶于某液体(包括水),使容器内压急剧下降。并设计出彩色喷泉实验群来。  
  碱金属中可增加演示金属钾块在盛少量水的大试管中自动间断周期性爆炸的兴趣实验,要学生解释原因:反应放热、生氢、周期性与氧达爆炸极限而自爆。(其奥秘很深1、有空气存在时,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钠熔化成球,有时使钠和生成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甚至发生爆炸。2、有空气存在时钾与水反应更剧烈,并使钾和生成的氢气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甚至发生爆炸。3、隔绝空气时,钠钾与水只反应,不燃烧。)  
二、开放搞好活法   一切新的教研成果都是在更新观念、开放搞活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1、“异性效应法”  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从中体验美好的道德力量和情感追求,对人的生活和学习起积极的影响。这一现象叫“异性效应”。中学生身心日趋成熟,群体男女人数比例相当,年龄相差不大。“异性效应”能全方位体观。聚餐时有女生参加,男生会举止高雅礼让为先,不会狼吞虎咽,杯盏狼籍。若让男女生互相参观宿舍,都会把个人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室内收拾得整整齐齐,使异性留下好印象。体育赛场上,劳动中有女生参加,男生表现得特别勇敢出色。原因在于男女生特别注意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寻找机会表现自己,重视个人容貌和装束,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产生的一种道德约束力。  
  “异性效应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机会,使其表现而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课堂提问要设计兼顾女生的问题;表扬学生要兼顾女生;上台演板最好男女生一比一。这样,他们会在“暗中比”,“赛着学”,不甘落后于异性。教学中充分运用“异性效应”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发挥教学的灵活机智,可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助教法”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许多化学知识只经阅读教材就可获得。而有些内容教师一个人显得力量不足,需要助手,如在探讨氯水中含氯气分子,氢离子、次氯酸分子,氯离子。他们现场上台“助教”,分别由讲台上的淀粉碘化钾溶液、锌粒、红墨水、硝酸银溶液作试剂加入到氯水中,边演示边解说,然后教师提问,“能用别的探索实验与其等效?”这既煅炼了“助教”,又活跃了课堂思维,学生喜欢当“助教”。其它课型,如命题考试、评讲只要教师精心培训,均可使学生当好“助教”,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化学美育法   教学中适时恰到好处地渗透化学美感教育,用化学“仪器、药品、化工设备等艺术美,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化学美、人体化学美来影响、感染学生、陶冶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渐具备感觉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素质。  
  讲元素及其合物时赞颂社会和生活中的化学美。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化学世界。大量化学与社会与生活与人体与环境问题同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只要一点拨、一提醒,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从增进食欲的味精到增进健康的加碘盐;从生理盐水到消毒酒精;从灭蚊灭鼠剂到消毒杀菌剂;从净水剂到软水剂;从护肤剂到人类卫士——臭氧;从变色眼镜变色玻璃到金刚石、水晶各类宝石;从夜市的霓红灯到节日的焰火;从计算器精美的塑料盒到钮扣电池、显示数字的液晶萤屏;从各种油漆到多彩的地面砖;从桂林山水到高科技新产品、新材料以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溶液……美不胜举。多么使人赏心悦目!谁不惊叹——“美哉!”化学美一经被同学们发现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素质。  
  在实验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发掘化学仪器、实验装置美。化学仪器都是些精美的艺术品。组装成实验装置就像工业生产的流程图。各部分协调和谐,大小比例适当,横平竖直错落有致。呈现出对称美、流畅美。普启发生器,象奥赛奖的金杯。它由两个球与一个半球组成,设计符合美学“黄金分割律”。三球两处相连成为两个“黄金分割点”。任意两球间长与全长之比均约为0.618:1,而且左下与右上分别有倒液孔和导气管,更显得出神,且曲线和谐协调,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此外,还有霍夫曼水电解器,喷泉实验装置,红胶头胖肚滴管等等。  
演示实验现象新奇特异,以至伴有色、味、声、响、光、热、电产生,激动人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以免稍纵即逝。如硫化锌,氟化钙的萤光美;中和滴定的精确美;焰色反应的色彩美;乙酸乙酯的果香美;各种爆炸的音响美;喷泉实验的动态、色彩美;各种指示剂的变色美;增白剂、漂白剂等都有其神奇的性质美……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美感情操。  
  在复习教学中,展开想象,发掘物质结构、性质的个性美。物质千差万别的个性美,构成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给人以神话般的感受与联想。如讲氮原子的不稳定结构决定其性质活泼时,指出氮分子惰性十足是因为氮氮叁键,键能很大。因而氮气氧气能长期共存,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若氮气没有这个特殊结构和性质,表现十分活泼,情形又如何呢?可引发学生去想象。那将是氮氧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进而氧化成二氧化氮。人类将处在红棕色毒气索绕的世界中,面临着灾绝的危险,但实际的氮气不仅有叁键,而且与氧气以四比一组成。这大大地减慢了燃烧和缓慢氧化的速度。假若没有氮气冲淡,人类生活在纯氧中,那将是何种情形?警车成天鸣叫,救火车日夜奔忙……”是氮气的结构个性美创造了人类。  
  无独有偶,水具有两大个性。一是结冰体积膨胀浮在水面上,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人类的发展。若水结冰体积缩小,可使整个水完全结冰。人类便无法品尝鱼虾之美。二是水分子间氢键缔合作用,使水的沸点反常升高。“若不是氢键作用,水的沸点比硫化氢还低,地球上没有水存在,那又将是怎样的情形呢?江干海枯,不见花草,生物绝迹。”是水的结构个性美成全了人类。人类可谓大福大贵,万物辅佐。真是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神话!  
  在教学中锤炼符合中学生审美心理的教学语言,也是一种美。亲切和谐、生动形象,风趣幽默、通俗流畅、科学概括、准确严密、张驰有度、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着美。将生活中的化学娓娓道来,化学趣闻信手拈来,自然、可感、朴实动人,可将学生引入“不是蜜却可粘住东西”,“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美妙境界。  
三、深刻印象法   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形式越新越活,千变万化,学生的最初印象越深刻,保持也越持久。  
1、创境法  将不易引起学生注意的化学知识通过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而加深记忆。例如讲“碳酸钙”一节中的石柱、石笋、钟乳石的形成之前,先演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浑、清”变化,进而讲“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成因;及高中化学中“浑、清”变化的所有反应归纳;“生鸡蛋在盐酸溶液里反复沉浮”与“水底沉物的打捞技术。”在“证明水是极性分子的实验”时,插入一个小故事:农村一群小孩打水枪仗玩。一个小孩爬到村里“变压器”围墙上,看到变压器,便向它开枪,当即被电死。是水枪的水流被高压电拉直接通了与小孩的通路,小孩被电触死。这证明水是极性分子。讲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插入“火海奇观”(飓风分解水,在高温下氢气又在氧气中燃烧)。“讲王水”引入“玻尔藏金奖章”的故事。讲卤素引入“法医作指纹分析”等。创设情境,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大脑中会“异想天开”,产生奇想。  
2、归特法   让学生归纳物质的特性。如通常金属呈固态,可汞为液态;通常非金属呈现固态或气态,可溴是液态;阳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可铵根、氢离子不是:一般非金属无光泽,不导电,可石墨有光泽能导电;一般原子或离子核内有中子,核外有电子,可氢离子均无;一般物质固化时体积缩小,可水体积增大;一般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熟石灰相反;一般非金属元素易形成共价化合物,而铵盐不是;活泼金属非金属易形成离子化合物,而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等。  
3、寻最法  冠以之最的内容给人印象深刻。如让学生一口气说出多少个最。氢气最轻,金刚石最硬,碳形成的化合物最多,白磷的着火点最低,最先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是中国……  
4、幽默法  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给人印象深刻。例如讲元素符号Mn时说:“M、n的发音都含鼻音,懵懂人是最发不准此二音的”。由“懵”记住“锰”,诙谐成趣,使记忆深刻。又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一组没按要求使用指定的药品,误将实验室制氧混和物作为氧化铜放入大试管。通氢加热时,只听到不时发出爆鸣声未见生成铜。弄清原因后幽默道:“错用二氧化猛、氯酸钾,混和加热氧气发,氢氧热逢千多钧力,叫它如何不爆炸?!”运用幽默指出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纠错持久。  
5、数据法   数据能提醒注意。如讲阿氏常数有多大时,举例:“每千克小麦有3.6×104粒,NA粒小麦(1摩尔)有6.02×1023粒,有1.67×1019千克,若十亿人平均分得,每人可得1.67×1010千克,可食用930万年。讲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时说:人一次进食几个小时可消化,若没有酶,得用五十年才能消化;制乙酸乙酯有催化剂只要几小时就达平衡,没有需十六年;干冰在大气中可使气温降到-79℃;从氟的发现到制得氟单质,经科学家们100年努力,其间死亡三人,发现者莫瓦桑4次中毒等,使人印象深刻。  
6、比喻法  如讲结晶水合物的成因,为了说明水分子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间的静电引力的大小不同,有的物质结晶时含结晶水,有的则不。可将下水干活的人比作溶质,蚂蝗比作水,被蚂蝗叮着人比作水合物,人上岸后蚂蝗缩成一团全掉下水去,好像结晶成无水晶体。而有些蚂蝗紧紧叮着人被带上岸来若干个,好像形成了结晶水合物。讲聚合反应时,将团体操中的每个双手(戴手套)五指犬齿交错平放胸前的演员比作含双键(或官能团)的单体,每个演员松开胸前的双手,向左右伸展,相互牵手(或脱下手套)牵成长串,比作单体双键打开(或缩去小分子),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就是加聚(或缩聚)反应。讲“平衡移动时”,用“向较小的箱子里放棉絮或海锦,加压盖上箱盖,棉絮或海锦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用打开箱盖,减压,其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比喻。此外,还有原子、原子核等微粒的宏观化比喻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深刻的印象。还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五小活动”法  
在创新教育中,以活动课为载体,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即以开展“五小活动”为磁场吸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一、小品文,重在培养思维品质和人精神  
什么是化学?我认为在教科书的定义后面还要加上“化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一门科学。”要强调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社会的关系,它比其它学科显得更加重。因此许多理科生进入文科行列,写化学科普小品,叶永烈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文理科写化学小品宣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办小报就是为了  
给文理科生开辟一块培养思维品质提高人文精神的园地。例如;《美丽的传说》、《氧的畅想》、《铯的相思》、《氮的遐想》表达了小作者对电子、对科学的热爱;《水阶姑娘》处处有化学;《e,神奇的电子姑娘》都是学生想像力的结晶;《胶体,我爱你》等文说明姑子记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节生动逼真动人。塑造子有个性化的六十年代农村高中生姑娘的形象。  
二、小实验,重在感悟触发创新  
教学中结合教材布置学生在化学活动课前,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小制作进行小实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课外小实验灵活度大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生动感知、诱发创新动机激发创新行动。小实验采用“两个等效”(等效药品、仪器),“两个定向”(定向观察、思维),“两个补充”(补充探索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用实验发现法对前人的成果再发现再认识。以解决学生知识的荻取方式和创新能力。小实验要求同学们对同一实验方案各具开放性、多元性,各具新颖、独特的个性特色,体现思维的创新性。小实验要求学生按统一设计的实验报告表如实报告、科学表达,准确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将高一高二高三化学内容大致规划88个小实验。如:“热宝”的制作(多种生热方法)、指纹分析、晴雨花或画、自检糖尿病、制石膏模具塑像(维纳斯)、配去迹剂、设计多彩喷泉、欲用水样分析等。  
三、小制作,重在动脑动手创新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是想像丰富、好动好奇、敢于尝试、乐于创新。但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能力不强,担心丢脸。制作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在操作协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小制作要突出应用性、新颖性、可行性。应用性就是学以致用体现学科特点,将知识转化为创新作品。如:学了反应热制作多种多样的“热宝”。  
发热物质和导热物质各不相同,外观造型也各不相同。新颖性就是出奇制,胜独一无二,从形式到内容,全面求异创新。如学了元素周期律,制作“元素游戏牌”、“元素国际围棋”。。从收集图文资料到设计选编,是一个开放的研究性学过程。诸如制作晴雨表、香糊精、彩色喷泉、水果电池,都有可体形新颖性。可能性就是符合实际,所学知识完全或基本能解决问题。此外,有条件时还可引导学生制作电子课件。采集物质标本、制作教具模型等。小制作过程中生生互动、动手动脑、观察发现、思考质疑、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应用。  
四、小论文,重在总结创新成果  
化学小论文除了语文课要求的外,还要求把握化学原理、在科学、准确上做文章。论题宜小、篇幅宜短、语言生动活泼、论据有说服力。如:《论上海市一道高考题的创新解法》、〈烃的网络与应用〉、〈小议同分异构与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多功能气体发生  
器的设计制作〉、〈数列、极限、方程、不等式、排列组合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差量法、平均法、守衡法、十字交叉法应用举例〉等。教学生收集资料、观察生活、感受体验大量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小论文来。以总结小品文、小实验、小制作、中的创新成果。  
五、小报刊,重在交流学习方法或创新成果  
  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重素质。举办班报、学科报等为学生提供一方“资料积累、知识归纳、解题技巧、学法交流”园地,以改变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知识的获取方式。同时也为学生增长才干提供条件。我们举办的《化学磁性教学法报》很受学生欢迎。小报交流的学生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小论文以及化学文学小品反过来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右脑的开发,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小活动优化了学习活动方式和知识的获取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极好补充。  
五、立体思维法   对于不同课型和内容,要灵活捕捉教育时机,巧妙诱导学生思维。  
1、求同思维(收敛思维)   对具有共性的若干问题,抓住其本质特征,归纳出“多题一解”的规律。如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的溶液有H2SO4、H3PO4;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的溶液有氨水、乙醇溶液等多种收敛。  
2、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对具有多个已知条件的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利用已知条件,指导同学们“一题多解”,寻求最佳解法。如检验氢气纯度除了排水排空气集气法检验外,还可以通过实验寻找出最简便而又最安全的验纯法——“吹点肥皂泡法”。“多种守恒关系”、“多功能试剂”、“制取氢气十法(水解制氢)”、“碳酸氢根、碳酸根的鉴别三法”、“水的用途”、“盐类水解的应用”、各族元素性质的“不可类推”等种种发散。可以归纳出考虑水解的八种情况:(1)分析盐溶解的酸碱性时需考虑水解,例如判断盐溶液的PH值。(2)两种盐溶液混合,若一种是强碱弱酸盐,另一种是强酸弱碱盐,此时需要考虑水解,例如AICI3和Na2CO3。(3)解释某些盐溶液配制应加相应的酸时,需考虑水解,例如配制FeCI3溶液。(4)鉴别某几种盐溶液时,有时需考虑水解,例如硫铵、芒硝、纯碱。(5)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需要考虑水解,例如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6)肥料的混用问题有时需考虑水解,例如草木灰不能和硫铵混合施用。(7)解释某些化学现象时需考虑水解,例如盛放纯碱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8)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有时需考虑水解,例如Na2S水溶液中[Na+]:[S2-]=2:1对吗?(大于)  
3、顺序思维法   按一定思维顺序记忆,符合思维逻辑。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可按“光、热、生成物色、态、味”顺序,惰性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的有色光,可按“氦、氖、氩”、“粉红、红、紫蓝”对应的光色渐深去记忆;1——20号元素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原子量,按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找出“元素符号与原子量的联烟”关系,记忆效果好;常见元素或物质的式量,地壳中(或大气层中)元素的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各知识点,按章节顺序记忆。中学化学知识的复习按“分类体系”的顺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按元素周期表中族或周期的顺序,作索引来追忆复习等。即由“代表性”到“相似性”到“递变性”再到“特殊性”的顺序学习或复习。  
4、想象思维法   思维离不开想象,要善于异想天开。对枯燥无味的化学符号,同学们不易感知,可用想象法。如Br(溴),B象片耳页,r象耳狭,耳狭没洗干净会生锈(污垢),锈是溴的谐音。想象巧妙地引出许出谐音或谐义记忆。如“S”象风流的美人蛇,披头散发,翘着屁股跳迪斯科(配画),“流”是“硫”的谐音。风流多了一点(Si)会变成“鬼”(硅)。“S是个‘公关’小姐,可使线型分子的橡胶交联成网状结构的硫化橡胶”等。让同学们联系符号、音、形展开想象,通过制造乐趣,化静为动,使记忆深刻。  
5、创新思维法   打破定势思维常规,寻找简便巧妙的解题方法,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组合”,即为创造思维法。已知要素的某种组合就是一种创造,其关键是善于分析思考,或“铺路搭桥”或“巧设未知数”而化难为易。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抓住关键字句,不断转变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例:(1)PH值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把题目稍微改动一下:(2)PH值为12的碱与PH值为2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这就要考虑强碱弱碱两种情况。(3)PH值为2的一元酸溶液和PH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这就要考虑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两种情况。一题多变,人为改变题目条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思维品质。  
这样教学,学生认为“取法于新,新里见活,活乃发展创新思维”。  
此外,还有“化学讲座法”(有计划地讲《人体化学》、《燃烧与灭火》、《神奇的元素周期律表》、《化学造福人类、也将毁灭人类》、《戴维和玛丽》、《生命之谜》、《诺贝尔与炸弹》、《生活中的化学趣谈》、《化学题型与解题技巧》、《趣味实验》、“电化教学法”(看化学录相、运用投影仪教学、电脑进入课堂、收视“全球英特网”上相应教学内容)等。  
  “乐而趣”、“少而精”、“新而活”是“磁性教学法”的三个要素,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三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三者互相渗透,灵活运用,寓教于乐,融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能产生教学的“磁效应”。它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是使化学教育从“急功近利”的应试升学教育,做题讲题教学,转向“功在千秋、利在民族”的化学素质教育健康轨道的一种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续完)  
   
 
 
位置:发表区   年级:初中1 关键字乐而趣,少而精,新而活
作文id:792820 来源:郝氏磁性教学法学生喜欢字数:9429 投稿日期:2014-11-28 20:17:00 点击:
  乖菇凉 点评

推荐3星:[乖菇凉]2014-11-29 9:06:06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搜索更多作文:“郝氏磁性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