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空向秋波哭逝川


井福苑 北草

  <书写、抒写>看唐诗,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打发无聊时光,只是觉得,想再与它相知相拥。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读诗有感  
    
 
    
  再看到这首诗,是在姑姑家无意翻到的《唐诗》中。眼前不只是一首诗了,更是一段惨痛的回忆。  
  一次八校联考的诗歌阅读,问:“诗中的‘回日’ ‘去时’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当时脑子就懵了,越紧张就越不能联想起什么。心里很憋屈,好想等死,听老师分析。第一次在考场中这么茫然无措,无法动笔,看时间分秒流逝。“不留空白”还是跳出来打断了我的焦灼,最终,我填了个非常白痴的答案:甲年,丁年。现在还是很鄙视自己的胡答。这次经历高大了唐诗,渺小了我。  
  不知道是否Gary考后讲解了我又忘了,总之,再看到“魂销”“非甲帐”的含义时,我还是很吃惊。  
  了解万岁,至少没有那么无知了。  
  我向姑姑借了《唐诗》上下册回家看。  
    
二  
    
  唐诗三百首,我们每个人又读过多少?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传统神童的判定标准就是三岁能背千家诗?垂髫小儿对唐诗就十分熟悉,能背诵,甚而掌握程度好的,能理解。唐诗,本就多为短小、言志之章。走进它,是没有门槛的吧。为什么它现在还难倒了许多高中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诗感是本不存在,还是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泯灭了呢?  
  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我们当然能在记性极佳的幼年熟读唐诗,让那音韵在心底生根。但任何东西没有通过加工,终会流于浅薄的“见”。此后,我们功课做得足一点,了解诗的表面意思和引申含义,我们能达到“知”。而诗以人生经历加以佐证,才能得到升华吧。如我们熟知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如今我念,不觉这是儿时就学过的唐诗而轻视它,反而觉得它妙不可言呢!  
    
  我的诗感不很强,但还是有一点的哦!还是那道诗歌阅读题,第二小问是,“为什么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联想到刘禹锡的“到乡翻似烂柯人”,物是人非,大好年华已在近乎“弃置”的境地中日渐凋零,由今及昨,更添沧桑。这一问,我倒答得在情在理。还有一次,不记得是做什么训练了,在边塞苦寒环境中战士“吹落耳”和将军帐内喝酒的对比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未直说出口的不满与愤慨。  
    
  了解更多一点后,我觉得,温庭筠这首《苏武庙》,相较于李白的《苏武》,无论怎解,气势上还是差很多。苏武“渴饮雪,饥吞毡”的场面没有描述,温诗表现的不过是一个老人久羁被释,得见汉使的激动,一个游子望云边雁断的寂寞与思念,一个忠君爱国之士重返故国,惟见茂陵,空哭逝川的悲凉。却也很值得欣赏。站在百年之后的苏武庙前,温不仅为英雄献赞,更为英雄扼腕。  
    
三  
    
  这诗给我的另一个强烈感受是,太含蓄了!  
  感情倒是有意无意地表露了出来,不然,也不能算是怀古伤今的诗了。可具体落实到某点,就让人难以理解他所指。比如说“魂销汉使前”,不太懂历史的娃子很可能让苏武死在汉使面前了,尤其是在“古祠高树”正在后面“证实”自己的猜测呢的情况下。  
  荷友聊胜于无写过一段自成一家之言(至少在小荷里是)的评论:  
  “他认为要想拯救中国,必须先改变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的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可是,有看过鲁迅文章的同学就会知道,光是文下注释就是一面一面的,他常说反语,暗示,象征的语言,不像语言大师老舍创造性地采用北京平民的日常口语,那样通俗明白。中国当时是半文盲社会,这么深的文章,试问平民百姓怎么看得懂呢?看不懂,又何谈拯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呢?所以,鲁迅的文章是专门给“和他一样的人”看的,只有“和他一样的人”才看得懂,有人说是当时的时局所限制的,鲁迅的思想是超前,积极的,正好触了某些人的霉头,鲁迅的文章只好采取暗语讽刺的手法以泄心中的忿忿不平。所以鲁迅的文章所改变的只是一小小部分积极鸿儒,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以农民居多的群众,只不过就是带字的废纸而已。”一个好的文学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启迪家。谁说不是呢?不理解,或是理解了不认同,都会带来代沟。  
  理解也是多样的。“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这句,现在我就已听到了两种解释。一是Gary说的,是反语,名气就是因为文章,而官休却并非因为老病,这样表达,更表现不得志的愤慨和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二是借的那本《唐诗》上说,“‘名岂文章著’的愤激,说明空有一腔热情,政治抱负已化为泡影”。  
  但依然有那么多人去解读那些或晦涩或含蓄的文字背后,一颗极有内涵的心。名山小言里说“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诗亦有之,王、孟闲适,意取含蓄,乐天讽喻,不妨尽言。”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为我、兼爱也并不是有此无彼吧,但必有一者占上风。这首诗,我觉得,“为我”居多,灵巧用典,各种倒装,人称、时空变换灵活。可这句“空向秋波哭逝川”却很好理解,引人共鸣,体现“兼爱”。对时间的思考是永恒的。一个“空”、一个“哭”字,跌跌撞撞,惹得泪水涟涟。  
    
结  
    
  看唐诗,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打发无聊时光,只是觉得,想再与它相知相拥。  
  “空向秋波哭逝川”,算是我的第一站吧,是为记。  
    
    
 
 
位置:精品区 年级:高中3 关键字:温庭筠,苏武,读后感,唐诗
作文id:780421 来源:原创 字数:1955 投稿日期:2014-7-20 13:32:00 点击:
  负重的生命 点评
推荐3星:[BOSSA]2014-7-20 13:52:34---- By DONG东 2014-7-22 10:29:30

才情难见

精品推荐人:ZHH9595,三叶草123---- By 负重的生命 2016-7-16 18:54:36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搜索更多作文:“空向秋波哭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