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硫磺岛的来信,日本,乃至我们自己


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2年级 黑黑的猫

  "日本士兵不管牺牲得是正义还是非正义,事实是他们牺牲了"
看了美国导演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拍摄的二战电影《硫磺岛的来信》,深受震撼。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值得中国电影界乃至思想界的深入思考。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二战末期,美国数万名机械化海军陆战队士兵在不计其数的炮火掩护下登上了日本“绝对国防圈”之内的硫磺岛。为了这样一个一个盟国阵营认为轻而易举就可获胜的战役,美国丧失了6000余名士兵,并且花费了整整63天的时间。日本的22000名驻军战殁21000余名,近乎全部阵亡。虽然这些日本士兵缺乏弹药,粮食甚至水(硫磺岛上除了下雨外没有淡水供应),但是他们凭借某种毅力坚持了这血腥的两个月。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伊斯特伍德原本只想拍一部《父亲们的星条旗》,纪念美军的那一次艰难的胜利。然而在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他萌生了拍摄日本方面情况的电影的想法。于是,《硫磺岛的来信》诞生了。  
 
在《硫磺岛的来信》中,人气偶像二宫和也扮演的一等兵西乡打破了西方(包括中国)带有简单化偏见的日本兵形象:倔强,嗜血而残暴。西乡原本是只是一个开烘饼店的小生意人,却被强征来当兵,为祖国卖命。他唯一的生存动力就是能够活着回到家里,与怀孕的妻子过安稳的日子。渡边谦扮演的岛上最高陆军军官栗林中尉则是曾经留学美国军官学校,彬彬有礼,头脑清醒的温和的人。就在海军军官在“反正都要死”的前提下建议将防御布置在海滩上时,栗林中尉为了尽量保存士兵的性命,反驳并命令修筑岛内的防御工事。正是这种人性化,理智化的战争决策,直接导致了6000余名美国士兵的死亡和最后绝望中的大量日军的自杀,这也并非不是一种讽刺。  
 
伊斯特伍德在电影中对战争中人的状态有着不可思议的描写,而且非常具有启发性。通过观看日本士兵被美军用炸弹轰炸,机枪扫射,火焰喷射器燃烧的过程,观者的心理倾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当电影中主角所在的部队好不容易俘虏一名美军士兵的时候,他们残酷地踢打,之后一拥而上用刺刀胡乱把他捅死了。这个事实上极端残忍的过程我在观看时却感觉到了它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即暴力的相互作用。我认为这绝不是导演伊斯特伍德在为日本专制下士兵的暴行找借口,因为这种暴行是所有军队共通的。杀人本身就是一种暴行,而战争的存在本身就是为这种暴行提供场所和理由。想来可笑,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反日言论说要用“踏平日本”一类的方法来表达对日本暴行的反抗。我认为,如果反对战争中暴行的话,就必须要从反对战争开始,否则就是直截地虚伪或者愚蠢。至于胡搅蛮缠说要用“东京大屠杀来抱负南京大屠杀”一类的人,他们的所谓“勿忘历史”大概纯粹是为了重复这些人类历史上暴行而存在的吧!而且战争中人的行为本身就是扭曲的,与平时的人性不能随意进行类比。日本兵的确制造了30万死殁者的南京大屠杀,德国法西斯也制造了650万犹太人的死亡,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说日本人或者德国人就必然如何如何。现代战争使杀人变得如此简单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美国飞行员轻轻按几个按扭,没有刀光,没有血影,10万东京老百姓就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中国军队在攻打缅甸时包围了曾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部队,用10吨炸药点火将剩下的1万多日本官兵瞬间全部埋葬在地下。我并不敢说这些在瞬息间夺走无数他人生命的人对自己做了些什么有清晰的认识。在南京,我们血泪交横的南京,恐怕从众心理和攻城时日军承受的巨大伤亡也有关。总而言之,战争中的人性是一种异态,远不能一言以总结之。  
 
对于战争本身,电影也提供了睿智的视角。栗林中尉在与海军军官辩论如何防御硫磺岛时说道:你认为防御这个山头是没有意义的,那么防御这个岛有什么意义呢,打这场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的确,战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战争通常是由政治意图策动,民众心理成全,国家机器激化,共同悲剧收尾的体现人性黑暗一面的活剧。战争的根源在于不合作,在于嫉妒,在于掠夺,在于强奸,在于用暴力替代说服,在于有力量的人控制弱小的人。日本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开始,踏上了强国之路。在这条路上,日本的人民生活虽然提高了,但是同时政府的政策却是侵略的,专制的,压迫的,暴力的。这样的所谓强国之路却恰恰通向了最终的毁灭。难怪日本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非常多:它50年强盛建立的一切美好的,先进的东西都突然之间垮台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却是它自己。现在的日本政府还经常使用一些非合作的政策,而且在对历史的认识上非常地不成熟(与“踏平日本”之流出奇地类似),这也算是一种历史的伤痕吧。难怪这部《硫磺岛的来信》在美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而在日本却遭遇了或多或少的冷遇。日本的评论界,作为上一个时代的思维保守老化的遗产,或许更加喜欢表现大和男儿勇敢牺牲,一心一意保卫祖国的《男儿们的大和号》一类的电影吧!我相信日本的新一代(所谓管他教科书是真历史假历史都当应付考试用的与我们同代的日本人)会更加接受《硫磺岛的来信》这样的新思维,开诚布公地看待历史的。希望有一天靖国神社的重点会是灿烂的樱花和它美丽的鸟居,而不是什么“历史博物馆”里的自杀飞机和潜水艇。至于那些犯下战争罪行的人的灵位,希望除了他们的家人后代和怀古之人外,也不要再有更多的人去祭奠了吧。  
 
导演伊斯特伍德在首映式上讲,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日本士兵不管牺牲得(在你眼里)是正义还是非正义,事实是他们牺牲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人类能够消除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偏见,记住历史,包容他人的理解,不用暴力行为推销自己的价值观,那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变得更好。前两天美国国会山前的十万人就高声地喊出了这样的呼吁。而且其实一个人远不用从批评某些超级大国的行为作起,还是从努力与自己的偏见和狭隘斗争开始吧。硫磺岛的一封封家书,才是人类的希望与正义的真正归宿。  

 
 
位置:发表区   年级:高中2 关键字,记一件事,祖国,我,理想
来源: 字数:2324 投稿日期:2007-2-8 15:51:00 点击:
  茜BABY 点评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硫磺岛的来信,日本,乃至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