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议论文阅读指导

浅谈战国纵横家


语言与沉默

  (古代文学小作业)一言之辩,强于九鼎至尊,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兵
   浅谈战国纵横家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场上金戈铁甲,折戟沉沙,庙堂上辩士云涌,策说盛行。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这些辩士可谓是:“一言之辩,强于九鼎至尊,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兵。”《战国策》就向我们展示一场场战国时代的雄雄滔辩,讲述了一位位高才秀士的绝伦风采。
  在这个时代的一大批纵横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烜赫一时、声震六国的苏秦。苏秦出身并不富贵,可谓是瓮牖绳枢之子。然而在他身上却表现出了战国时期典型的策士形象。苏秦曾说:“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他的理想不过是“功名富贵”四字尔尔,而政治只是作为一种达到理想目的的手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苏秦游说秦王失败狼狈而归,家中等待他的是“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然而当他封相六国,路至家中却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匐,四跪自拜而谢。”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也难怪他追求物质名利了。当然,要谋得功名富贵,苏秦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便是洞悉天下大势,深谋远虑,并且才思敏捷,巧舌如簧。“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合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从其言论中对苏秦的才能也可窥见一斑。但是真正促使苏秦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源于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苏秦说秦王失败,但是并不气馁,他发愤图强,努力充实自己“乃夜发书,陈数十”在这过程中更是“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另外,在苏秦身上还能看到很有趣的一点便是他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反其道而行,蔑视仁义礼教,道德天命。诚有言:“信如尾声,廉如伯夷,孝如曾彦,为不足尔”。这就是以纵合六国闻名的策士苏秦。
  而与苏秦相辉映的是他的同门师弟张仪。与苏秦相同的是,张仪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生活同样贫困交加,他们也同样发愤图强,意志坚韧。但是,或许是性格使然,与苏秦的正直相比张仪则显得有点“无赖“模样了。
  在对外伐交上,张仪主张秦国连横,看起来所向披靡,玩弄天下于股掌间,翻手为云覆手雨。在对内的政治斗争上,他也毫不示弱,对于妨碍自己的人,无一例外进行了各种排挤。先挤走公孙衍,而后又跟陈轸不睦,与樗里疾交恶,也导致了不少人认为他是霸占功劳的小人行径。除此而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张仪欺楚之事。以他的斡旋手段,应有比混赖更高明的方式来解决。可他为何用了最没有节操的诈骗方式,从此背负了无赖无信的千古骂名呢?但有一个细节同样值得注意,就是他和司马错关于讨伐韩蜀的政见原是相佐的,并在秦王面前争论不休,但是最终,他做出了让步,并随同司马错一起将兵伐蜀,为秦国收获蜀地。此后,秦国也综合局势,采用了之前张仪的部份谋划,对三晋采取了新一轮攻势。由此可见,与张仪论政定策的前提是:必须站在务实的角度,从长策大局和战略角度出发排除妨碍的一切因素。尽管他不类韩献子那样“私仇不入公门”,也做不到商君的“尽公不顾私”,但是他确实为秦的强大之路添砖加瓦了。
  综上所述,以典型的战国策士苏秦与张仪为例,从中也看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共通之处,即有明显的“贵士“倾向,有着重利轻义的价值观念,但是却大都励精图治,机智灵巧,擅长辩论。而这一切又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但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战国策》中所展示的奇策异智,也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精彩激辩。
  
 
 
位置:发表区 年级:大学1 关键字:古代文学小作业
作文id:816475 来源:原创 字数:1362 投稿日期:2015-5-21 18:53:00 点击:
  玄悦梦颖 点评

推荐3星:[玄悦梦颖]2015-5-21 19:02:47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浅谈魏晋风度——读《魏晋风度》有感1092字
浅谈占卦过程之“天人合一”1739字
《长恨歌》浅谈1849字
游戏与人生——浅谈我的电脑游戏历程3980字
浅谈数学物理方程在工程电磁场中的应用1619字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