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散文阅读指导

“筑”意


青岛第十九中学 道先
E-mail:1565089267@qq.com

  感谢她们,通过她们,正如风筝通过线。时隔多少年,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先辈的力量,与他们建立微妙的联系,让我们这些后辈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中不至于太孤单,太迷茫。
  大年初一的清晨,天空雾蒙蒙的。街上人烟稀少,混杂着火药味的空气显得格外清冷。我独自走过覆满鞭炮纸的街道,街道的两边照例陈放着雍容华贵的欧式建筑:哥特式的尖塔,拜占庭式的圆穹顶,巴洛克式的钟楼……美轮美奂的建筑让我感到眼花缭乱,我为此所吸引,仿佛走进了那古老的欧洲大陆。可惜不时有因春节而挂上去的灯笼“煞”了这些华丽饰品营造出来的玄幻意境,将我从那可笑的梦境中拉出——这里是中国。一个中国人只能在春节时才能确定自己所住的那为异族建筑所包围的地方是中国,真是难以置信。
  当下,兴建异国建筑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潮流,甭管你是欧式的还是美式的——只要是个国人看不懂的便开始大兴土木,并冠以些许音译过来的洋名装腔作势。就这样,一座座怪兽般的异族建筑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拔地而起。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它们阴暗的身影,更有部分城市引以为荣,洋洋得意。德瀛华府、香榭丽舍、星沙湾……这些新殖民者重新“殖民”了中国。与之前的殖民者不同,原来的殖民者是带着坚船利炮自己打过来的,现在的这些新殖民者是我们开门作揖请过来的。而后者无疑创造了前者从未创造过得伟大成就:在一些头脑简单的国人的应和下,这些代表着异族文化的殖民者的旗帜又一次插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而那些原本真正属于我们的可爱的中式建筑在这些怪胎的胁迫下一步步后退,只能在那些尚未遭欧风美雨侵蚀的古朴乡村中艰难求生。
  曾经,我们也可以在拥有属于我们的建筑的乡镇和城市中漫步。南方的庭院宁静幽远,北方的四合院古朴大方,西北的窑洞简单奔放。她们决不仅是简单的建筑物,更像是一部史书,一部连接着古昔接通着未来的鸿篇巨著。从上面,我们可以读懂先人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上面,我们可以看见上千年的中华文明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这些看似简单的古典建筑上的一砖一瓦上无不凝结着祖先智慧的结晶。感谢她们,通过她们,正如树通过根,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从祖辈那里汲取养分。感谢她们,通过她们,正如风筝通过线,时隔多少年,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先辈的力量,与他们建立微妙的联系,让我们这些后辈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中不至于太孤单,太迷茫。感谢她们,通过她们,我们的心灵才能有一种真真切切归属感,确定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神州大地,是我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地方。
  而现在,所有的这一切正在被那些粗鄙的、浮夸的、无知的、拜金的开发中被一步步毁掉。拥有古典园林的苏州耗巨资大规模兴建欧式建筑来宣传自己的城市,背靠崂山太清宫的青岛以殖民时期的德式建筑为城市的象征,有着大观楼的昆明早已被那些从各国来的“建筑大师”修建的面目全非。就连首都北京也在这些浪潮般的洋化运动中一次又一次的投降,也许是觉得清末列强在京城修建的异族建筑不够,不符合“国际大城市”的标准,又请他们回来建了蓝色港湾之类的“时尚”建筑,号称与国际接轨。不知道国外的人看见有着上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人抛弃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而盲目的来向他们拜师求学时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切断了自己的根的古树只能在泥土中被埋葬,腐朽。断了线的风筝只能无依无靠的在风中流浪。失去了文化标志的古典建筑的我们只能在现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为异族玩弄于手掌之间。
  时间在我散步时不知不觉的过去,不觉间,东方已经开始泛白。蓦地,我在那片被欧式建筑包围的地方发现了一座矮小的中式亭。古朴,简单,真实。它是这片“贵族区”的另类。也许有一天,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建筑能够东山再起,重新收回那被异族玷污的土地。让本不该另类的不再另类,让本该挺立的重新挺立起来!
阳光从云雾中露出,照亮了那孤独的中式亭上的攒尖顶。
                         ——李宇航
                          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
 
 
位置:发表区 年级:高中3 关键字:文由心生
作文id:805501 来源:原创 字数:1492 投稿日期:2015-4-19 20:53:00 点击:
  浅淡荆棘 点评

推荐3星:[浅淡荆棘]2015-4-19 21:02:54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我梦梁“筑”802字
我梦梁“筑”802字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