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议论文阅读指导

秦安的独门艺术(转载)


秦安县青年东路 玛莉.简
E-mail:814696687@qq.com

  老调产生于明朝,已有500年的历史。明弘治年间,胡缵宗首创秦安小曲“四六越调”,流传至今,至清代,曲调和内容都有所增加,老调在民国后期得到普及,其节奏抑扬顿挫,旋律迂回曲折,音域宽广纯厚,韵脚幽雅细腻,形成了秦安小曲的独特风格,多为蜡花舞的伴奏曲,被称为“含苞待放的戏曲新花”。
              家乡的独门艺术                  
   家乡的艺术有老调和腊八舞,下面我就给你们说说他们的来历吧!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蜡花舞产生于盛唐时期,来源于辞赋,逐渐由清唱演变为民间歌舞,多在夜间演出,演出时表演者手托花灯,花灯内装点蜡烛,故称蜡花舞。蜡花舞表演以行进式为主,人数少者10多人,多者近百人。舞蹈队由少女组成,表演时她们身穿大襟云边彩裙或色泽鲜艳的百褶长裙,左手托着荷花蜡烛灯,右手挥动丝折扇,舞队款步轻摆,翻转穿插;彩扇高旋平摆,花灯高托低绕,恰似花海起落,以此表达人们喜庆丰收、国泰民安之情。解放后,蜡花舞经过不断提炼完善,焕发出了新的艺术光彩,曾多次参加省、市、县民间舞蹈会演。1957年,在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民间艺术观摩汇演,被评为二等奖。随后应邀参加拍摄了电影《万紫千红》等影视片。2005年7月,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上获优秀表演奖。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秦安老调(小曲),始于明而盛行于清, 有花调和老调之分。花调是清朝末年由陕西传入的,词曲格调等很像眉户剧。在流行过程中,受方言和民歌的影响,花调的曲调风格略有变化,但仍保留了“眉户”调的基本面貌,故又称“土眉户”,流传范围较广,至今仍活跃在部分乡村。  
   秦安虽然是一个小地方,但也有自己的独门艺术和风格!

 
 
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6 关键字家乡的艺术
来源:放假作业 字数:501 投稿日期:2010-3-21 19:26:00 点击:
  林乐 点评

推荐3星:[林乐]2010-3-21 21:09:30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秦安的独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