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文大全 - 作文范文 - 正文*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稿(9000字)

[5279969] 2017-8-5 21:42:56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权力到位,责任到人,牵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创纪录地达到了89.2%。
  案子判出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这些改革包括我们说综合性的改革,它的价值取向或者追求,就是要确保司法的公正,确保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质量,让老百姓能够通过司法责任制的改革,感受到每个案件的公平和正义。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
  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30年前,我国的西南边陲小镇,15岁的少年卢荣新,在自己的卧室门上写下了几个字——“吉祥红(鸿)运”。 然而,40岁那年,命运却把他拖入了深渊。
  三天三夜都不停地在审讯,手上这样拷的。要喝水我求他们求多了,他们就(拿)那个矿泉水打开,随便滴两三滴给你。实在是熬不住了,所以就承认了2012年9月,卢荣新被关进看守所,被迫承认自己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之后,等待他的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书上写明:根据卢荣新的有罪供述和DNA鉴定等物证,足以认定卢荣新就是凶手。
  一般来说,DNA鉴定就是铁证。卢荣新要想洗清罪名,难如登天。2014年6月,拿到判决书后,卢荣新提出上诉,但内心充满绝望。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几千里之外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推动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会改写他的命运。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实际上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前,呈现出了一种侦查为中心的样态。就是“公安做饭,检察院端饭,法院吃饭”。这个饭端上来以后,夹生了,糊了,你不吃不行。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出之后,法院对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直接采信,而是要把证据拿到法庭上通过质证的方式,来确定它的合法性与客观性。程序上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证据,一律被列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是要求庭审实质化。你当时到底怎么做的鉴定,你这个凶器到底是哪儿得来的?如果得来的途径不对,那么你就不能作为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可以说,这场变革推动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的速度。幸运的是,已经关押在看守所四年之久的卢荣新赶上了这一场变革。
  2016年,卢荣新的一纸上诉状摆到了云南高院法官汤宁的面前。
  汤宁发现,卢荣新案存在诸多疑点。作为一起强奸杀人案,警方在被害人身上没有提取到卢荣新的任何生物痕迹,认定卢荣新有罪的主要证据是遗留在现场的一把锄头。这把锄头被认定是凶手掩埋尸体的工具,有鉴定书证明在这把锄头上检验出了卢荣新的DNA。
  这份给卢荣新定罪的最为关键的证据,放到法律的准绳下,却经不起推敲。
  这把锄头是在案发现场的小河中提取到的。它(DNA)是一个水溶性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能提取到DNA,就很让人感到有一些疑惑。
  鉴定书上提供的锄头擦拭物基因图谱,与卢荣新的基因图谱几乎是严丝合缝。鉴定专家认为,在河水浸泡过的锄头上不可能提取到这样清晰的DNA图谱。
  法官汤宁要求对锄头重新进行鉴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结果是,这把锄头上没有卢荣新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