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资治通鉴-魏文侯用人

  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②,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③。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⑤,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⑥!”乃往,身自罢之⑦。

  【注释】

  ①魏文侯:公元前四四五年继魏桓子即位,后因韩、赵、魏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魏国开国君主。卜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田子方:名无泽,孔子学生子贡的弟子。

  ②段干木:子夏的学生,魏文侯曾招他为官,推辞不受。庐:房屋。式:车前扶手的横木,乘车的人伏身扶式,是向人表示敬意。

  ③命驾:下命驾车。适:前往。野:城外。

  ④安:哪里。之:前往。

  ⑤虞人:官名,掌管帝王的山林苑园。期:约定。

  ⑥一会:会面一次。期:约定的时间。此句谓怎可不按约定的时间前去与他一会呢。

  ⑦身自:亲自。罢之:取消打猎。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①,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②。”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③,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④,诸侯莫能与之争。

  【注释】

  ①借师于魏:向魏国借兵。

  ②寡人:当时国君自称。兄弟:兄弟之国。闻命:听命。

  ③已而:之后。讲:说明理由。于己:为己国而不借兵。

  ④朝:朝见,有服从的意思。始大于三晋:开始在韩、赵、魏三国中称大称强。

  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③?”皆曰:“仁君。”任座曰④:“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⑤,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⑥。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⑦。”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⑧,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

  ①此句主语魏文侯省略,下一句出现这个主语。乐羊:魏国将领。中山:中山国,在今河北西部。

  ②克:战胜。封:周代分封,把某处土地封给某个子弟。子击:魏文侯儿子魏武侯,名击,公元前三九六年至前三七一年在位。

  ③何如主:怎样的君主。

  ④任座:魏文侯的大臣。

  ⑤翟璜:魏文侯的上卿。

  ⑥直:直率。

  ⑦向者:刚才,此前。是以:以是,以此,因此。

  ⑧反之:让他返回。反即返。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①。”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②。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③。”文侯曰:“善。”

  【注释】

  ①不比:不平,不协调。左高:左方的钟声音高。

  ②明:明白,清楚,懂得。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员。

  ③审于音:对乐音分得很清楚。聋于官:对官员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是告诫文侯不要过于关心小事,而要关注大事。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①,下车伏谒②。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③?”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④,富贵者安敢骄人⑤?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⑥。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⑦。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⑧。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⑨!”子击乃谢之⑩。

  【注释】

  ①遭:遇。

  ②伏:伏身。谒:进见。

  ③骄人:以傲慢待人。

  ④亦:还是。耳:吧。

  ⑤安敢:怎敢。

  ⑥国君而骄人:作为国君而骄人。大夫而骄人,作为大夫而骄人。国君、大夫都是所谓富贵者。家:指贵族的家族身份。

  ⑦以国待之:以国君的身份对待他。

  ⑧以家待之:以贵族的身份对待他。

  ⑨纳履而去:穿上鞋就离开。耳:而已。安往:到哪里去。

  ⑩谢之:向他道歉。这里的谢,不是感谢。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