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大学-第二章

  【导读】

以下十章,据说是曾子的见解,而由他的学生记录下来的,所以被称为“传”。“传”是来释“经”的,阐发“经”的含义。所以,下面“传”的内容主要是引经据典,对“经”的“三纲八目”逐一进行论述。

  “传”的第一部分,引用《尚书》中《康诰》《大甲》和《帝典》三篇的有关文字,对“明明德”进行论证,意在说明:发扬人性中光明美好的品德,是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着意强调的,是有根据的。儒家宣扬的是“人性本善”论,认为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具有“善”的本性。为什么人长大了后又有“善”有“恶”呢?那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使一些人向着“善”的方面发展,而少部分人却滑向了“恶”的深渊。所以,在小的时候就注重对人性中美好品德的部分进行发掘、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三纲八目”把“明明德”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所在。

  《康诰》①曰:“克②明德。”《大甲》③曰:“顾④天之明命。”《帝典》⑤曰:“克明峻⑥德。”皆自明也。

  【注释】

  ①《康诰(gào)》:《尚书·周书》中的篇名。

  ②克:能够。

  ③《大(tài)甲》:《尚书·商书》中的篇名。

  ④(shì):古“是”字,同指示代词“此”。

  ⑤《帝典》:即《尧(yáo)典》,《尚书·虞(yú)书》中的篇名。

  ⑥峻:大。

  【译文】

  《康诰》说:“能彰明美好的德行。”《大甲》说:“念念不忘上天赋予的光明德行。”《尧典》说:“能够彰明崇高的品德。”这些话都是说要自己彰明内心光明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