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不朽艺术篇-太阳画家梵高

1888年夏,在法国南部的阿尔镇,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不修边幅的年轻人,独自徘徊在田野上。他不剃胡须,衣衫不整,行为怪诞。在正午的阳光下,农夫都戴上了草帽或躲在树荫下乘凉,他却不辞辛苦,顶着炎炎烈日在那里作画。他就是著名的后期印象派大师,被人称为“太阳画家”的温森特·梵高。

梵高是荷兰一个牧师的儿子。他早年曾学过法律,后来又当过店员、教员和牧师。这些职业和生活经历使他接触到许多下层劳动人民,并对他后来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梵高到27岁才拿起画笔,他希望借助绘画来表达他朴素而狂热的思想。他曾说:“我所描写的,第一是人道,第二是人道,第三还是人道。”

梵高早期在荷兰的父母家自学绘画,后来进入美术学校学习。他喜欢荷兰风俗画家以及那些表现穷人的劳动和生活的图画,米勒是他所最喜爱的画家。1886年,梵高到了巴黎。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高更和一批印象派大师,并对毕沙罗等人的点彩派画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阶段,梵高的作品是以鲜明的印象派和点彩派的作风为特点的,《卡士桥》、《克利西的街道》、《餐厅》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888年开始,梵高的艺术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他在观摩了日本的“浮世绘”和塞尚的风景画以后,不再拘泥于客观世界的描绘,而转向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他说:“我不想正确地重现我眼前看到的东西,而是较随意地使用颜色,以便有力地表现自己。”他还说:“要夸张主要的东西,而抛弃显然模糊不清的东西。”为了从阳光下亮丽的色彩中寻找灵感,在他弟弟蒂奥的安排下,梵高到了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阿尔去写生。在那里,他创作了一生最优秀的作品,如《向日葵》、《桃树》、《邮递员鲁兰像》、《星夜》、《阿尔风景》等。这些作品的色调单纯明亮,线条粗犷有力,反映了梵高爽直而热情的性格。

同年10月,高更也来到阿尔,与他共同生活和作画。但不久两人因性格不合而发生激烈的争吵,精神开始失常的梵高甚至要杀死高更,最后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病中的梵高仍继续作画,他画了《阿尔的妇女》、《自画像》、《农夫》等。

1890年,出院后的梵高来到奥维尔,同年7月因神经病复发而自杀身亡,终年仅37岁。在当时,没有人悼念这位旷世奇才的去世。他的安葬仪式简单而朴素。葬礼后,他的弟弟和医生在他的墓前种下了他生前最喜欢的植物——向日葵。

作为后期印象派最杰出的代表,温森特·梵高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善于用鲜明的色块和跃动的线条构成旋律,来表达他的激动和狂热的情绪,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梵高死后多年,他的艺术才华才被世人认可。在1987年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向日葵》以3985万美元成交;他的《蓝鸢尾花》在纽约拍卖行以4950万美元卖出;而他的《加歇医生》更是以8250万美元打破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世界纪录。

《星夜》作于1889年,纯的黄色所点绘的星星在画面上闪烁着明亮的光彩。在画面的左上角,一弯桔黄色的新月笼罩在一片光晕之中,好像在热情地呼唤着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整个星空宛如一条巨龙在不停地蠕动着,给人以骚动不安的感觉。由相对平缓的笔触画出的远山、丘陵和旷野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一座安详静谧的小山庄;在近处,一棵褐绿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型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升腾出来,直冲向美丽的夜空,使人感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星夜》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爱,画家在描绘和赞美大自然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动荡不安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即使在今天,我们站在这幅名作面前,仍然能够感受到画面中蕴藏的那股神圣的力量;它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起我们对艺术的渴望,也激起我们对《星空》的作者——温森特·梵高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