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民俗风情篇-皮影简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它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从元明起皮影戏开始按地方分为不同流派,有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云南皮影、东北皮影、广东皮影等。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都有不同,也都有各自的拿手曲目。

1796至1800年(清嘉庆元年至五年)间,“白莲教”起事。民间谣传:白莲教徒善用纸人组马,涂以人血即活,指挥驱使,兵源不竭。有御史妄奏影戏班的影人与纸人纸兵同,诬陷操影戏者是“悬打匪”。于是朝廷严缉影戏艺人,迫使北京城内的影戏班子全部解散。嘉庆帝在位时曾五次颁诏禁戏,令烧毁戏箱,驱杀艺人,直至25年后道光即位,影戏在全国才渐渐恢复起来。

演出皮影戏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为兽皮或纸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艺。关于皮影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顺口溜说: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如今,国外不少工艺美术爱好者把皮影作为橱窗的装饰。皮影戏的内容,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虽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风格不同,但造型概括洗练、装饰纹样夸张,却是共同的。

陕西是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在全国颇负盛名。华县皮影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在中国的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它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宋、清。清末民初时演唱班社有二、三十家,本世纪30年代曾发展到48家之多。七十年代后仍有17家,皮影艺人数百余人,著名皮影艺人有潘京乐、郝炳黎、魏振业、李俊民、汪天喜(雕刻)魏治全(雕刻)等十余人。

华县皮影的制作,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刮、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高约35厘米,以正侧面为主,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结合传统的绘画线描形式、万字、鱼鳞、星眼、梅花、松针等。其作色采用工笔重彩,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用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镂线计白,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不仅用于演戏,也用于收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皮影研究院、皮影博物馆。德国吕贝克木偶皮影博物馆,里面有大量珍贵的中国皮影收藏是他们的馆藏重点。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至今都有皮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