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民俗风情篇-藏族雪顿节

藏戏节又名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说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戏节。这个节日日喀也有,在日喀叫“色木钦波”,时间要晚于拉萨,规模也要小于拉萨。

雪顿节在17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为禁期,所有僧尼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踏死小虫。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藏历七月一日是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子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清朝皇帝册封了五世达赖旺阿罗桑嘉措和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赐给金册、金印,这样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

雪顿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展佛、跳藏戏、过林卡(即汉族所谓的野炊)。这个有300余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藏戏节。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开始,但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先是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故人称为“哲蚌雪顿节”。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戏的“孜洽列空”报到,并进行单位的仪式表演。然后赶到罗布林卡向达赖致意,当晚返回哲蚌寺。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为蜇蚌雪顿节,演出一天藏戏。七月一日,由拉萨、日喀则、穷吉、雅隆、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五个剧团、六个“扎西雪巴”的戏班子、一个牦牛舞班子和一个“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罗布林卡联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等四个地方的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雪顿节五天中,噶厦政府放假,全体官员要集中到罗布林卡陪达赖看戏,每天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奶子。

每逢藏历6月30日(阳历在每年八月下旬左右)天不亮,人们聚集在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山下等待着雪顿节开幕式的第一项——展佛。前来朝佛的人在山下汇成人的山、人的海。喇嘛扛着数米长的巨大笨重的法号,鼓着两腮、涨红着脸使劲地吹着,法号沉闷的号声钻进了山谷同时也回荡在人们的心里。另一些喇嘛身着紫色的袍子、戴着金黄色的峨冠,席地而坐,他们低着头、虔诚地祈祷着世间风调雨顺,人民平平安安、幸福快乐。展佛的时辰一到,数十名喇嘛就将丝织的强巴佛像迅速在山坡上挥展开,刹那间万道霞光洒遍佛像,此时,前来朝拜的人们顿时感到灵魂得到了升华。面对着朝阳下庄重的佛像,人群没有骚动,没有拥挤,而是默默地祈祷着,把洁白的哈达庄严地献给展开的佛像。

雪顿节期间,藏族老百姓总是全家出动,搭帐篷过林卡。过林卡,在汉语里的意思就是野炊。每到夏季来临,藏族同胞总是喜欢三五成群,在有水有树的地方搭上帐篷,铺上卡垫,摆上青稞酒、酥油茶,围在一块唱歌、跳舞,尽情娱乐。而每年过林卡,尤以雪顿节期间在拉萨罗布林卡内过林卡活动规模最大、最热闹。这时候的罗布林卡,每个角落里都搭满了藏式帐篷,充满了人们饮酒欢歌的笑语。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个活动,无论你与他们认识与否,只要你到了他们的帐篷里,你就是他们尊贵的客人,他们就会热情地给你唱敬酒歌、祝福歌,他们说:“闪亮的酒杯高举起,这酒中装满了情和义。祝愿朋友吉祥如意,祝愿大家一帆风顺;欢聚的时刻虽然是那样的短暂哟,友谊的花朵却开在我们的心里,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的心中。”你能拒绝他们,你能拒绝他们这样真实的热情么?那就喝吧,可是一碗还不够,要喝就得让你连喝三碗,就是藏族人所说的三口一杯,敬天、敬地、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