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民俗风情篇-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大约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是傣族年节的主要喜庆活动。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泼水有文泼和武泼之分。文泼是对长者,舀起一勺清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用盆、用桶都可以,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也就越是高兴。

泼水节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大地由一个火魔统治着,他是一切生命的敌人。火魔有7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决心要杀死这个万恶的父亲,为民除害,可是苦于找不出办法。后来她们得到释迦牟尼(佛教中的佛祖)的帮助,知道只有用火魔头上的一根头发,才能杀死火魔。七姑娘最聪明勇敢,她趁着火魔熟睡的时候,拔下这根头发,勒住火魔的脖子,火魔的头就滚下来了。可是,脑袋落地,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祸害仍旧不能消除。七姐妹被弄得形容憔悴,满身污秽。她们在紧张的空隙用水冲洗身体,一直到火魔的脑袋变成尘土为止。从此,泼水就成了纪念7个大义灭亲的姑娘和互相净身洗尘的祝福仪式。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呼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泼水节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