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清廉故事-陆贽 清慎修身,力戒贪贿

唐德宗在位期间,宰臣曾多次更换,但换来换去,基本上还是那些奸佞误国、残害百姓之徒。其中,卢杞、窦参、裴延龄最为典型。卢杞的祖父卢怀慎是唐玄宗开元初的宰相,被时人誉为一代清官。其父卢奕也为政清廉,生活节俭,留下了一个好名声。但卢杞却与其先辈完全相反:他贪权贪财,嫉贤妒能,而且心狠手辣。一些忠直又有才的人,如张镒、颜真卿、杨炎等,都是他一手害死的。他还利用酷吏赵赞等人,以强借和加征的手段,大肆搜刮民财,不知逼死了多少人。为此,史书上说:“天下无贤不肖,视杞如仇。”陆贽不怕卢杞之流的打击报复,多次向唐德宗揭发、检举他们的各种罪行,有时还和卢杞展开面对面的争斗。在他和大将军李怀光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卢杞被贬。

窦参是刑部尚书窦诞之玄孙。他担任宰相后,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他“阴狡而愎,恃权而贪”,常常通过他的族子窦申等人,卖官鬻爵,受贿索贿。陆贽发觉后,再次挺身而出,对窦参以权谋私的行为,坚决予以揭露。结果,遭到了窦参一伙的极力排挤和诽谤。陆贽仍不屈服,又联合了湖南观察使李巽和中使逢士宁等人,多次上疏,弹劾窦参,终于使窦参贪赃行迹彻底败露,被贬为郴州别驾。

陆贽担任宰相后,更以清除权奸为己任。当时,掌管户部度支事务的大臣裴延龄,为讨得唐德宗的欢心,妄奏从账簿中查出隐欺钱20万贯,还虚称从粪土中挖出银子13万两,另有许多珠宝绸缎。他声称这些都是余财,可请皇上另贮,以供御用。当唐德宗欣然“笑纳”时,裴延龄为了不露马脚,连忙派人“搜求市尘,豪夺入献,追捕工匠,胁迫就功”,搞得整个都城人心惶惶,怨气冲天。裴延龄还乘机将度支库藏的许多财物,弄到自己家中,占为己有。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分管的度支府“当给者无贿而不支,应征者受赇可纵免,贿赂公行,纲纪大坏,鞠其奸赃,无不狼藉”。但是,由于他是皇帝的宠臣,满朝文武也都敢怒不敢言。陆贽在此关键时刻,又站了出来。他还特地写了篇《论裴延龄奸蠹书》,准备进呈给唐德宗。其中,他历数裴延龄七大罪状,斥其奸蠹,“为旷代所未有”。

当陆贽的亲友们得知他的这一举措,都劝他不必过于认真。而他却表示: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不恤其他。随后,毅然上疏。结果,昏君不但没准奏,反而听信了裴延龄的谗言,将陆贽贬为太子宾客。接着,又将他连降数级,贬为边远地区的忠州别驾。在忠州,陆贽几乎是天天闭门不出,一心在家研究医术,并著有《陆氏集验方》50篇。唐德宗死后,唐顺宗李诵即位。数月后,李诵诏陆贽回京任职。但诏书还未到达忠州,陆贽却因病去世了。唐顺宗无限伤感,遂赠陆贽兵部尚书,谥号宣。从此,后人称之为陆宣公。

对于陆贽的评价,稍后于陆贽的唐代名相权德舆认为:他的学养都能和品德风范,可与伊(伊尹)徵(魏徵)、姚(崇)、宋(璟)相比。宋代苏东坡认为: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苏轼很可惜陆贽生不逢时、仕不遇主。他认为如果唐德宗能听从陆贽的忠谏疏议,那么“贞观之治”盛世就可再次出现。陆贽为国为民赤胆忠心,勤政廉洁的为官作风,崇高的道德情操,确立了他的“贤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