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诚信外交篇-季札 挂剑赠亡友,诚信留美名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一只彩绘漆盘,这是三国时期吴国用来盛食物的器皿,出土于安徽省马鞍山朱然墓。此盘直径24.8厘米,呈浅平状,盘壁略上倾。此盘虽有残破,但盘中绘画的图案仍清晰可辨,描绘的是春秋时吴国季札挂剑的故事。图中绘有徐君坟墓和一棵小树,树上斜挂宝剑;季札拱手立于墓前哀悼;身后两位随从,其一伸手欲劝季札,另一位似在告诉同伴季札此举的意义。此画将我们带进了春秋时代。

画中的主人公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带,又称“延陵季子”。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去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治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想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众星拱月般地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了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季札“三以天下让”的事迹为世人所称赞。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

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时经过了徐国,于是就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国国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打动,内心感到非常亲切。徐国国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代表着一种礼仪和身份,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带一把宝剑。

在当时列国中,吴国的铸剑技术最高。季札身上所佩带的宝剑,剑鞘精美大方,构思巧妙,造型温厚,上面有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着上等宝石,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剑锋犀利,剑身精巧而华丽,其表面呈现着神秘华丽的花纹,挥舞起来不仅闪闪发光,威力无穷,而且还有一种悦耳又令人胆寒的鸣响。这哪里只是一把宝剑啊,完全是个神奇的精灵。只有像季札这般气质的人,才配得上这把剑。这把剑是出使前父王寿梦赐给他的,是他作为吴国使节的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此剑是吴国的形象。

徐国国君热情款待季札,两人意气相投,谈古论今,十分尽兴。几天后,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赶路,徐国国君设宴为季札送行。美酒佳肴加上优雅动听的音乐令季札十分陶醉。酒过三巡,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阳和气兮动植其光,唯彼金兰兮偏含奇香;吾与徐君兮情如手足,徐君康健兮日月齐光,徐国强盛兮世代恒昌。”借以表达对徐国国君盛情款待的感谢。

在场的人无不被季札歌声表达的真诚感动,更被这把佩剑的不凡表现惊骇。徐国国君当场要求跟季札义结金兰,二人洒酒为盟。结义完毕,徐国国君请求季札把剑解下让他鉴赏,宴会中,徐国国君拿到剑把玩良久,爱不释手。季札便把这把剑的来历告诉了徐国国君。原来,这就是传说许久的干将莫邪二剑中的莫邪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这里有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莫邪舍身投炉铸剑的故事令徐国国君对此剑由喜欢升华到敬畏。在他看来,这剑是一件圣物,完全可以作为镇国之宝了。此时,徐国国君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是目光奕奕,目不转睛地看着剑。季札看在眼里,内心暗暗许下诺言:“等我出使列国归来,一定要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作为纪念。”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暂时还无法送他。

临别之时,徐国国君又送给季札许多礼物作为纪念,并把季札送出十里以外。徐国国君站在十里长亭,目送季札远去,季札走了很远回头看到徐国国君还站在那里,心中感慨万分,心想一定回来看望徐国国君,并把剑送给他。

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返回徐国的时候,徐国国君却已经过世了。季札悲痛万分,想起徐国国君对自己的深情厚谊,想起徐国国君当初对莫邪剑的无比喜爱,他强忍悲伤,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能用作赠礼。”季札说:“我不是送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眼神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还有出使列国的任务,就没有送给他。虽是这样,但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如不把宝剑送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诚信的人是不这样的。”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

季札来到徐国国君的墓前,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思念。他望着苍凉的天空,解下宝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祝祷着:“你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你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

徐国人赞美季札,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世间之事,不外舍与得,季札舍弃了价值连城的宝剑,但却完美了人格,成就了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