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猎人笔记-霍尔和卡里内奇

“哼,说得好听,你这个鬼东西……我知道你的鬼主意!戴着个银戒指到处闲荡……只知道一天到晚地跟丫头们瞎折腾……‘好了,不要脸的讨厌鬼!’”老头子模仿丫头们的腔调说,“我知道你的鬼主意,只知道清闲自在!”

“娶老婆有什么好处?”

“老婆是个壮劳力,”霍尔一本正经地说,“老婆会服侍男人,听使唤。”

“我要个壮劳力干什么?”

“还说干什么,你不是只想清闲自在吗?我早就摸透你们这号人的鬼心眼。”

“好,既然如此,你就给我讨个老婆吧。咦,怎么啦!这回没词儿了吧,说话呀!”

“唉,得了,得了,你这个调皮鬼。看,咱们也不怕吵得老爷不耐烦。我会给你讨老婆的,放心好了……唉,老爷,您千万不要见怪,孩子还年轻,不明事理,不懂规矩。”

菲佳满不在乎地摇摇头……

“霍尔在家吗?”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话音刚落,卡里内奇便走进屋来。手里捧着一束野草莓,这是专门采来送给自己的好朋友霍尔的,老头子十分亲热地迎接他的到来。我惊奇地望着卡里内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一个庄稼汉居然也会这样“温柔多情”。

这一天我们很晚才出去打猎,比平时大概晚了三四个小时。此后接连三天,我都是在霍尔家里住的。两位新相识征服了我,使我很开心。不知道我的哪一点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无拘无束地和我谈话聊天,我也兴致勃勃地听着他们讲话,观赏着他们。这一对朋友彼此毫无一点儿共同之处。霍尔是一个善于思索,认真务实的人,搞经营管理善于动脑筋,是个纯理性主义者。卡里内奇则与他截然相反,是个理想家,浪漫主义者,干事狂热,而且是个好幻想的人物。霍尔干事实在,讲求实效,因此他建屋造房,积攒钱财,同主人和其他有权有势之人和睦相处。卡里内奇则不然,穿树皮靴,勉强度日,不饿肚皮就心满意足了。霍尔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一大家子人和乐美满,全家都听从他的意愿和安排。卡里内奇曾经娶妻成家,但是却怕老婆,无儿无女,弄成了孤家寡人。霍尔摸透了主人波鲁德金的秉性和为人,卡里内奇对自己的主人肃然起敬,敬畏他,言听计从,任凭主人驱使。霍尔很喜欢卡里内奇,时时处处庇护他。卡里内奇也喜欢霍尔,而且非常敬重他。霍尔不善言谈,脸上虽然浮现出微笑,但是却有成竹在胸。卡里内奇虽然很爱说话,但是却不像城里人那样伶牙俐齿地说些花言巧语……然而卡里内奇却有很多特殊本领,就连霍尔也承认,也心悦诚服。比如,他能念咒止血,能治好惊风和狂犬病,还能打掉蛔虫。他养蜂也很有本事,有一双吉星高照的手?。因此,霍尔当着我的面,请卡里内奇把新买的一匹马牵进马厩,卡里内奇则真心诚意、郑重其事而又严肃认真地来完成好朋友的请求,以解除他的疑心。卡里内奇接受自然,霍尔则更接近于人和社会;卡里内奇不善于思考,盲目地相信一切;霍尔则目光远大,甚至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他久历人世,见多识广,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例如:从他的述说中了解到,每年夏天在开镰割草之前,必定会有一种式样非同一般的小四轮马车来到各个村子里。车上坐着一个穿长衫的人,专程来卖大镰刀。要是付现钱买,他就要一个卢布二十五戈比到一个半卢布,要是赊账的话,就要付三个卢布纸币,或一个银卢布。当然,所有买镰刀的庄稼人都是赊账。过两三个星期之后,此人便来收账了。庄稼人刚刚收割了燕麦,手头便有钱付账了。他们和卖镰刀的人一块儿到酒店去,就在那儿把账结算清楚。有些地主便乘机捞钱,用现金把镰刀买下来,然后按赊账的价格赊给庄稼人。谁知庄稼人却不乐意这么干,甚至根本不理这个茬。因为赊地主的镰刀就没意思了,他们就无法用手指头弹着镰刀听声音了,也不能把镰刀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仔细观看,也无法再同狡猾的小商贩左一遍右一遍地讨价还价地争论了,“喂,怎么样,伙计,这次镰刀可不怎么样啊,再便宜一点吧?”在买卖小镰刀时,同样也是玩这一套把戏,有所不同的是,这时老娘儿们也来帮忙了,有时搞得镰刀贩子发火了,居然动手打她们。这下子可糟了——捅了马蜂窝,老娘儿们可不会轻易放过小商贩,小商贩只好压压价钱了。但是老娘儿们也有吃大亏的时候,那是在做另一宗买卖时发生的事儿:造纸厂采办原料的人把此事委托给一些专门从事收购破布的人来干,这类专门人员在某些县里被叫做“鹰”。这些“鹰”从商人那里拿到二三百卢布,便出门来到处寻找猎物。但是,这些人和他们因此而得名的那种捕猎高超的鸟可是完全不一样,他们不是公开地、大胆地去进攻和捕获猎物,而是要弄一些阴谋诡计,使用狡诈的手段。这些“鹰”把他们的车子隐蔽在村庄附近的树林子或灌木丛中,然后只身一人来到农户人家的后院或后门口招摇,佯装过路之人或者闲散漫步之人。农户的老娘儿们凭着感觉可以猜测出他的到来,便人不知鬼不觉地跑去同他会面,匆匆忙忙地进行交易。为了能卖几个铜板,有的老娘儿们不光是把所有的无用破布卖给“鹰”,甚至常常把自己老公的衬衣、褂子和自己的裙子也都卖给了他。最近老娘儿们又有了新的花招,新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家里的大麻,还有大麻布偷出来,以同样办法卖出去。这样一来,“鹰”的收购范围就扩大了好多,而且有了新的“生财之道”!但是农户人家的老公们也变得精明了,稍微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听到有“鹰”来到的可疑之处,他们便立刻采取戒备和防范的对策。说实在的,这不是够丢人现眼的吗?卖大麻本来应该是老爷们儿干的事,而且他们的确也在干这件事儿,但不是到城里去卖,因为要进城很麻烦,他们得自己运到城里去,不如卖给外来的小贩子更方便。这些小贩子因为不带秤,就按四十把作为一普特?进行交易。可是诸公应该知道,什么叫做一把,俄罗斯人的手掌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在手掌要发挥“精诚效力”的时候!诸如此类的事情,对于我这个阅历不多、涉世不深、又对农村生活知之甚少的人(正如我们奥廖尔省人所说的那样),听了这些故事,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