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年级 经验谈阅读指导

信我者,会教中小学作文
——沈氏作文法(续二)


潼南区潼南中学 江森18

  像教数学一样教作文,像学数学一样学作文
            第四单元(续)
            第二课
一:“经过+结果”的主体内容是动作。
做事,一般来说,是要做动作的。
在初学期,我们选一些“一人事”来训练学习写记事文的“经过+结果”。所谓的“一人事”就是事中只有一个人物。
二:例子。
例1:
             喝水
  五月八日晚上,小明在家里看电视。看了一会儿,他觉得渴了,想:我要喝水。
  他伸出手,(动)拿起茶几上的杯子,(动)喝了一口水,(动)觉得不渴了。他放下杯子,(动)继续看电视。

在本例中,“经过+结果”主要由动作句组成。
如果想不出来“经过+结果”中有哪些行为,可以用两个方法解决。
一个方法是观察法,找一个人在你面前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做一遍,你仔细观察,看他做了哪些行为,这样就能搞清楚了。一遍搞不清楚就多做几遍。
一个方法是体验法,就是自己把事情做一遍,仔细体会“经过+结果”中都做了哪些行为。可以以正常的速度做,也可以做慢动作。

例2:
             起床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睡着睡着,他醒了,想:我要起床了。
  他睁开眼睛,(动)掀开被子,(动)翻身下了床,(动)拿起衣服,(动)穿上,(动)走出卧室。(动)

在本例中,“经过+结果”主要由动作句组成。


            第三课
一:“经过+结果”的主体内容是说话和动作。
“经过+结果”主要是由说话句和动作句组成的。
二:例子。
例1:
             施舍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我听见旁边有人叫:“可怜可怜我吧。”转身一看,有个乞丐坐在路边乞讨。我觉得他太可怜了,想:我给他一点钱吧。
  于是我走到他面前,(动)掏出一块硬币,(动)放在他面前的破碗里。(动)乞丐说:“小朋友,你真是好人。谢谢你”(说)我说:“不用谢。”(说)我继续向家里走去。

在本例中,事情的“经过+结果”主要是由说话句和动作句组成的。
如果想不出“经过+结果”是由哪些行为组成的,可以把事情做一做,仔细体验做了哪些行为,这些行为的顺序如何,就可以搞清楚了。


            第四课
一:“经过+结果”的主体内容是说话和动作,并插上其它行为。
一般的情况下,“经过+结果”的内容很少只有动作句和说话句,而是还含有其它的行为句。
在初学期,我们尽可能选“经过+结果”主要是由说话句和动作句组成的事情来练习。
二:例子。
例:
            一件好事
  一天下午,小明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他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哭声,回头一看,看见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哭。小明觉得小男孩很可怜,想:我要帮助他。
  小明走到小男孩面前,(动)蹲下来,(动)扶起小男孩,(动)问:“你怎么样?”(说)小男孩说:“疼。”(说)小明又问:“你妈妈呢?”(说)小男孩指着远处,(动)说:“妈妈在那边。”(说)小明顺着小男孩指的方向一看,(动)看到三十多米处有个妇人正在低着头看手机。(看)小明说;“小朋友,快去你妈妈那里去吧。”(说)小男孩说:“好。”(说)他跑向那妇人。(动)然后小明就回家了。

在本例中,事情的“经过+结果”主要是由说话句和动作句组成的,但中间穿插着一个看见句。
如果想不出“经过+结果”是由哪些行为组成的,可以把事情做一做,就可以搞清楚了。


            第五单元
本单元学习写故事。
一般来说,故事是由多件简单的事组成的。
简单的事是指由一个“原因”和一个“经过+结果”组成的事。
组成故事的诸简单的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它们才能成为整个故事的组成部分。
关于故事的各个简单的事,有两点我们要注意:一是这些事的顺序,它表现了故事的内在逻辑;二是事与事以怎样的方式衔接。
故事中的事与事的衔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为典型的有三种。一种是第二件事的原因生发于第一件事的“结果”之后,这是相离式衔接。一种是第一件事的“结果”就是第二件事的原因,这是相切式衔接。一种是第二件事的原因生发于第一件事的“结果”之前,一般是在第一件事的“经过”之中,这是相交式衔接。
其它的衔接方式我们在这里不谈了。


            第一课
一:相离式衔接。
第二件事的原因生发于第一件事的“结果”之后。
二:例子。
例: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在树林里玩。玩着玩着,他听见身后有人叫:“小明。”回头一看,看见小勇走过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一个人玩没意思,这下可有伴了。
  小勇说:“小明,李红今天晚上开生日会,你去不去?”小明说:“我去,我去。”小勇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一起向李红家走去。
  走着走着,小明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看见小钢走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叫小钢一起去,人多热闹一些。
  小明问:“小钢,你到哪里去呀?”小钢说:“听说李红今天过生日,我去凑个热闹。”小明说:“我们也是去李红家,一起走吧。”小刚说:“好吧。”于是三个人继续向李红家走去。

这个故事是由两件简单的事组成的。
第一件事的结果出现之后,才出现第二件事的原因,所以这两件事的衔接方式是相离式。其组合过程如下:
第一步:写第一件事:小勇叫小明去李红家参加生日会。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在树林里玩。玩着玩着,他听见身手有人叫:“小明。”回头一看,看见小勇走过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一个人玩没意思,这下可有伴了。
  小勇说:“小明,李红今天晚上开生日会,你去不去?”小明说:“我去,我去。”小勇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一起向李红家走去。

第二步:写第二件事:在路上,小明又叫上了小刚去李红家参加生日会。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和小勇一起向李红家走去。走着走着,小明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看见小钢走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叫小钢一起去,人多热闹一些。
  小明问:“小钢,你到哪里去呀?”小钢说:“听说李红今天过生日,我去凑个热闹。”小明说:“我们也是去李红家,一起走吧。”小刚说:“好吧。”于是三个人继续向李红家走去。

这一件事倒是一个三人事,不过小勇没有参与对话,所以看上去和两人事没有分别。当然,就是参与了说话,也和两人事没有多少区别。
第三步:将两者按先后顺序组合起来,去掉原来的题目,给这个故事取个新题目。并去掉文章中重复的部分,使两件事的内容衔接起来,使内容有机地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意思要理顺。
A:两件简单的事以时间先后顺序连起来。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在树林里玩。玩着玩着,他听见身手有人叫:“小明。”回头一看,看见小勇走过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一个人玩没意思,这下可有伴了。
  小勇说:“小明,李红今天晚上开生日会,你去不去?”小明说:“我去,我去。”小勇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一起向李红家走去。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和小勇一起向李红家走去。走着走着,小明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看见小钢走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叫小钢一起去,人多热闹一些。
  小明问:“小钢,你到哪里去呀?”小钢说:“听说李红今天过生日,我去凑个热闹。”小明说:“我们也是去李红家,一起走吧。”小刚说:“好吧。”于是三个人继续向李红家走去。

B:去掉两个旧题目,给整个故事取一个新题目。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在树林里玩。玩着玩着,他听见身手有人叫:“小明。”回头一看,看见小勇走过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一个人玩没意思,这下可有伴了。
  小勇说:“小明,李红今天晚上开生日会,你去不去?”小明说:“我去,我去。”小勇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一起向李红家走去。
  一天下午,小明和小勇一起向李红家走去。走着走着,小明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看见小钢走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叫小钢一起去,人多热闹一些。
  小明问:“小钢,你到哪里去呀?”小钢说:“听说李红今天过生日,我去凑个热闹。”小明说:“我们也是去李红家,一起走吧。”小刚说:“好吧。”于是三个人继续向李红家走去。

C:把第二件事开始部分(时间、初态)中的与第一件事的结束部分(尾态)重复的内容整理一下(删除),将两件事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删掉了第二件事的“时间”,因为第二件事的“时间”在第一件事就是讲清楚了,不需要再讲了。我们还删掉了第二件事的“初态”,因为第二件事的“初态”就是第一件事的“尾态”,在第一件事中也讲清楚了。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在树林里玩。玩着玩着,他听见身手有人叫;“小明。”回头一看,看见小勇走过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一个人玩没意思,这下可有伴了。
小勇说:“小明,李红今天晚上开生日会,你去不去?”小明说;“我去,我去。”小勇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一起向李红家走去。
一天下午,小明和小勇一起向李红家走去。走着走着,小明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看见小钢走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叫小钢一起去,人多热闹一些。
小明问:“小钢,你到哪里去呀?”小钢说:“听说李红今天过生日,我去凑个热闹。”小明说:“我们也是去李红家,一起走吧。”小刚说:“好吧。”于是三个人继续向李红家走去。

第三步:整理成稿。
           去不去?
一天下午,小明在树林里玩。玩着玩着,他听见身手有人叫;“小明。”回头一看,看见小勇走过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一个人玩没意思,这下可有伴了。
小勇说:“小明,李红今天晚上开生日会,你去不去?”小明说;“我去,我去。”小勇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他们一起向李红家走去。
走着走着,小明听见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看见小钢走来。小明觉得很高兴,想:我叫小钢一起去,人多热闹一些。
小明问:“小钢,你到哪里去呀?”小钢说:“听说李红今天过生日,我去凑个热闹。”小明说:“我们也是去李红家,一起走吧。”小刚说:“好吧。”于是三个人继续向李红家走去。


             第二课
一:故事中事与事的相切式衔接。
第一件事的“结果”就是第二件事的原因,
二:例子。
例:
             买包子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他嗅到一股香味,循着香味找去,看到旁边有一家包子铺,铺前的一张长桌子上放着一个蒸笼,笼中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他馋了,想:我要去买包子吃。
  他走到包子铺前,对老板说:“买两个包子。”老板说:“好。在这里吃,还是拿走?”小明说:“在这里吃。”老板就取一个盘子,夹了两个包子放在盘里,递给小明。小明付了钱,接过盘子,走到一张餐桌前,放下盘子,坐下来,取一双筷子,夹一个包子放在嘴边,张嘴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他觉得好吃。他继续吃起来。一会儿,他就把两个包子吃完了,感到满意,想:这包子这么好吃,我要买几个回去给爸爸妈妈吃。
  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到蒸笼前,对老板说:“再买六个包子。我带走。”他把钱递给老板。老板收了钱,取出一个塑料袋,夹了六个包子放在袋中,递给小明。小明接过袋子,回家去了。

这个故事是由两件事组成的。一件是买包子自己吃,另一件是给爸妈买包子。
为什么会发生第二件事呢?因为第一件事的结果——“包子吃完了,感到满意”,于是引发了第二件事,也就是说,第一件事的结果是第二件事的原因。所以,这两件事的衔接方式是相切式。
两件事的组合过程如下:
第一步:写出第一件事。
             买包子吃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他嗅到一股香味,循着香味找去,看到旁边有一家包子铺,铺前的一张长桌子上放着一个蒸笼,笼中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他馋了,想:我要去买包子吃。
  他走到包子铺前,对老板说:“买两个包子。”老板说:“好。在这里吃,还是拿走?”小明说:“在这里吃。”老板就取一个盘子,夹了两个包子放在盘里,递给小明。小明付了钱,接过盘子,走到一张餐桌前,放下盘子,坐下来,取一双筷子,夹一个包子放在嘴边,张嘴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他觉得好吃。他继续吃起来。一会儿,他就把两个包子吃完了,感到满意。然后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出店子,继续闲逛。

第二步:写出第二件事。
             买包子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的一家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吃。当他吃完两个包子后,觉得满意,想:这包子这么好吃,我要买几个回去给爸爸妈妈吃。
  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到蒸笼前,对老板说:“再买六个包子。我带走。”他把钱递给老板。老板收了钱,取出一个塑料袋,夹了六个包子放在袋中,递给小明。小明接过袋子,回家去了。

第三步:将两件事以相切的方式衔接起来。
A:两件事按照先后顺序放在一起。
             买包子吃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他嗅到一股香味,循着香味找去,看到旁边有一家包子铺,铺前的一张长桌子上放着一个蒸笼,笼中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他馋了,想:我要去买包子吃。
  他走到包子铺前,对老板说:“买两个包子。”老板说:“好。在这里吃,还是拿走?”小明说:“在这里吃。”老板就取一个盘子,夹了两个包子放在盘里,递给小明。小明付了钱,接过盘子,走到一张餐桌前,放下盘子,坐下来,取一双筷子,夹一个包子放在嘴边,张嘴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他觉得好吃。他继续吃起来。一会儿,他就把两个包子吃完了,感到满意。然后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出店子,继续闲逛。
             买包子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的一家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吃。当他吃完两个包子后,觉得满意,想:这包子这么好吃,我要买几个回去给爸爸妈妈吃。
  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到蒸笼前,对老板说:“再买六个包子。我带走。”他把钱递给老板。老板收了钱,取出一个塑料袋,夹了六个包子放在袋中,递给小明。小明接过袋子,回家去了。

B:去掉两个旧题目,给故事取个新题目。
             买包子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他嗅到一股香味,循着香味找去,看到旁边有一家包子铺,铺前的一张长桌子上放着一个蒸笼,笼中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他馋了,想:我要去买包子吃。
  他走到包子铺前,对老板说:“买两个包子。”老板说:“好。在这里吃,还是拿走?”小明说:“在这里吃。”老板就取一个盘子,夹了两个包子放在盘里,递给小明。小明付了钱,接过盘子,走到一张餐桌前,放下盘子,坐下来,取一双筷子,夹一个包子放在嘴边,张嘴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他觉得好吃。他继续吃起来。一会儿,他就把两个包子吃完了,感到满意。然后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出店子,继续闲逛。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的一家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吃。当他吃完两个包子后,觉得满意,想:这包子这么好吃,我要买几个回去给爸爸妈妈吃。
  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到蒸笼前,对老板说:“再买六个包子。我带走。”他把钱递给老板。老板收了钱,取出一个塑料袋,夹了六个包子放在袋中,递给小明。小明接过袋子,回家去了。

C:整理成稿:把故事中重复的内容去掉,并将两件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故事。另外,因为第一件事的结果就是第二件事的原因,所以,要把第一件事中结果后面的内容(也就是第一件事的尾态)都去掉。
             买包子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他嗅到一股香味,循着香味找去,看到旁边有一家包子铺,铺前的一张长桌子上放着一个蒸笼,笼中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他馋了,想:我要去买包子吃。
  他走到包子铺前,对老板说:“买两个包子。”老板说:“好。在这里吃,还是拿走?”小明说:“在这里吃。”老板就取一个盘子,夹了两个包子放在盘里,递给小明。小明付了钱,接过盘子,走到一张餐桌前,放下盘子,坐下来,取一双筷子,夹一个包子放在嘴边,张嘴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他觉得好吃。他继续吃起来。一会儿,他就把两个包子吃完了,感到满意。然后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出店子,继续闲逛。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的一家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吃。当他吃完两个包子后,觉得十分满意,想:这包子这么好吃,我要买几个回去给爸爸妈妈吃。
  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到蒸笼前,对老板说:“再买六个包子。我带走。”他把钱递给老板。老板收了钱,取出一个塑料袋,夹了六个包子放在袋中,递给小明。小明接过袋子,回家去了。

加删除线的内容都去掉,而加下划线的内容要重新调整,才能使两件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买包子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他嗅到一股香味,循着香味找去,看到旁边有一家包子铺,铺前的一张长桌子上放着一个蒸笼,笼中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呢。他馋了,想:我要去买包子吃。
  他走到包子铺前,对老板说:“买两个包子。”老板说:“好。在这里吃,还是拿走?”小明说:“在这里吃。”老板就取一个盘子,夹了两个包子放在盘里,递给小明。小明付了钱,接过盘子,走到一张餐桌前,放下盘子,坐下来,取一双筷子,夹一个包子放在嘴边,张嘴咬了一口,咀嚼起来。他觉得好吃。他继续吃起来。一会儿,他就把两个包子吃完了,觉得满意,想:这包子这么好吃,我要买几个回去给爸爸妈妈吃。
  他放下筷子,站起来,走到蒸笼前,对老板说:“再买六个包子。我带走 。”他把钱递给老板。老板收了钱,取出一个塑料袋,夹了六个包子放在袋中,递给小明。小明接过袋子,回家去了。
 
 
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发言稿
作文id:864501 来源:原创 字数:6605 投稿日期:2017-10-15 20:35:09 点击:
  ROOT 点评

推荐3星:[ROOT]2017-10-19 10:57:28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同题作文
信我者,会教中小学作文——沈氏作文法(续十四)3640字
信我者,会教中小学作文——沈氏作文法(续十三))6756字
信我者,会教中小学作文——沈氏作文法(续十二)4823字
信我者,会教中小学作文——沈氏作文法(续十一)9514字
信我者,会教中小学作文——沈氏作文法(续十)4548字
»相关作文